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概念及表现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臧金萍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子宫脱垂的概念及发病原因?

子宫脱垂是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甚至脱出阴道口外的疾病,可能由盆底肌松弛、分娩损伤、长期腹压增高、雌激素水平下降、先天发育异常等原因引起。

1、盆底肌松弛:

盆底肌肉和韧带是支撑子宫的重要结构,随着年龄增长或长期负重劳动,盆底组织逐渐松弛薄弱。这种情况可通过凯格尔运动锻炼盆底肌,严重者需使用子宫托或手术修复。

2、分娩损伤:

多次阴道分娩尤其是难产、巨大儿分娩可能导致盆底筋膜和韧带撕裂。产后早期表现为阴道壁膨出,随时间推移可能发展为子宫脱垂。建议产后42天开始盆底康复训练。

3、长期腹压增高:

慢性咳嗽、便秘、腹水或盆腔肿瘤等导致腹腔压力持续升高,迫使子宫向下移位。这类患者常伴有排尿困难、腰骶部坠胀感,需先治疗原发疾病。

4、雌激素水平下降:

绝经后雌激素缺乏使盆底组织萎缩变薄,支撑力减弱。患者多伴有阴道干涩、尿频等症状,局部使用雌激素软膏可改善组织弹性。

5、先天发育异常:

少数患者因先天性盆底组织发育不良或神经肌肉疾病导致子宫支持结构缺陷,这类情况多在年轻时发病,常需手术治疗。

预防子宫脱垂需注意避免长期提重物和久站,保持大便通畅,控制慢性咳嗽。产后及时进行盆底肌锻炼,绝经后女性可适当补充植物雌激素。建议每天坚持提肛运动,每次收缩肛门3秒后放松,重复20-30次。饮食上多摄入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如猪蹄、鱼皮,配合维生素C促进结缔组织修复。出现明显下坠感或排尿异常时应及时就医评估。

曹剑

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 妇科

围产期心肌病的概念及原因?

围产期心肌病是一种妊娠末期至产后5个月内发生的心肌病变,主要表现为心脏收缩功能障碍。该病可能由妊娠期血流动力学改变、激素水平波动、病毒感染、营养不良、自身免疫反应等因素引起。

1、妊娠期血流动力学改变:

妊娠期间血容量增加40%-50%,心输出量显著升高,这种持续的高负荷状态可能导致心肌代偿性肥厚。分娩后血容量骤减造成心脏前后负荷剧烈变化,易诱发心肌损伤。

2、激素水平波动:

围产期孕激素、催乳素等激素水平剧烈波动,其中催乳素异常升高可能促使心肌细胞凋亡。部分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升高。

3、病毒感染:

柯萨奇病毒、腺病毒等嗜心肌病毒可能通过胎盘感染心肌细胞。病毒直接损伤或诱发免疫反应导致心肌炎性改变,病理检查可见心肌间质淋巴细胞浸润。

4、营养不良:

妊娠期铁缺乏、硒元素不足等营养不良状态会影响心肌能量代谢。特别是重度贫血患者,心肌长期处于缺氧状态,易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样改变。

5、自身免疫反应:

胎儿微嵌合体细胞可能触发母体免疫应答,产生抗心肌抗体。部分患者心肌组织活检可见免疫复合物沉积,这种异常免疫激活会持续损伤心肌组织。

围产期心肌病患者需保证每日优质蛋白摄入不低于1.2克/公斤体重,优先选择深海鱼、禽肉等易消化蛋白来源。建议采用低盐饮食,每日钠摄入控制在3克以内,避免腌制食品。可进行散步、孕妇瑜伽等低强度有氧运动,运动时心率不宜超过静息心率+30次/分。注意监测每日尿量和体重变化,发现下肢水肿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需立即就诊。产后6个月内应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再次妊娠,定期复查心脏超声评估心功能恢复情况。

魏碧荷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妇科

内膜0.8大概再有多少天来月经?

内膜厚度0.8厘米时通常7-10天会来月经,具体时间受激素水平、个体差异、近期生活习惯、基础疾病及药物使用等因素影响。

1、激素水平:

子宫内膜增厚主要受雌激素和孕激素调控。排卵后若未受孕,黄体萎缩导致孕激素水平下降,触发内膜脱落。激素波动幅度大可能提前或延迟月经,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会显著延长周期。

2、个体差异:

月经周期21-35天均属正常范围。部分人群内膜达到0.8厘米后3天即来月经,也有人需等待2周。初潮早期或围绝经期女性因卵巢功能不稳定,预测准确性较低。

3、近期生活习惯:

突然节食、剧烈运动或精神压力会抑制下丘脑功能,推迟月经。连续熬夜可能干扰褪黑素分泌,间接影响雌激素合成效率,导致内膜脱落时间延后3-5天。

4、基础疾病:

甲状腺功能异常会改变代谢率,甲亢患者可能提前来潮,甲减者常延迟。子宫腺肌症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改变,即使达到标准厚度也可能出现月经紊乱。

5、药物使用:

紧急避孕药含大剂量孕激素,停药后3-7天会发生撤退性出血。长期服用短效避孕药者,内膜厚度与月经来潮时间的关联性会减弱。

建议观察基础体温变化辅助判断,排卵后高温相持续14天左右预示月经将至。日常可适量食用亚麻籽、南瓜子等植物雌激素食物,避免经前剧烈运动。若超过14天未行经或伴随异常出血,需排查妊娠及子宫内膜病变。

曹剑

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 妇科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检查项目?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检查项目主要有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心脏超声、运动负荷试验、血液生化检查。

1、心电图:

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的基础检查,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判断是否存在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静息心电图可发现陈旧性心肌梗死,动态心电图能捕捉阵发性心肌缺血。检查无创且快速,但轻度缺血可能显示正常结果。

2、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通过导管注入造影剂直接显示血管狭窄程度。能准确评估病变位置、范围和严重性,为支架植入或搭桥手术提供依据。属于有创检查,需住院进行。

3、心脏超声:

心脏超声通过超声波成像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可检测心肌缺血导致的室壁运动异常。负荷超声结合运动或药物刺激能提高缺血检出率,无放射性且可重复操作,但对操作者技术要求较高。

4、运动负荷试验:

运动负荷试验通过踏板或自行车运动诱发心肌缺血,同步监测心电图和血压变化。适用于评估冠状动脉储备功能,能发现静息状态未显现的缺血,但重度狭窄患者存在运动风险。

5、血液生化检查:

血液检查包括心肌酶谱、血脂、血糖等指标。肌钙蛋白升高提示心肌损伤,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需空腹采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不能单独作为诊断依据。

确诊冠心病需结合多项检查结果,日常需控制血压血糖,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每周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避免剧烈活动诱发心绞痛。定期复查血脂、血糖指标,遵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出现胸痛持续不缓解立即就医。

臧金萍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肿瘤科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症状表现?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症状表现主要有心绞痛、胸闷气短、心悸、乏力、晕厥。

1、心绞痛: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最常见的症状是心绞痛,表现为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或下颌。疼痛通常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诱发,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心绞痛发作时可能伴有出汗、恶心等症状。

2、胸闷气短:

患者常感到胸部压迫感或紧缩感,尤其在活动后明显加重。这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心脏泵血功能受限,肺部淤血所致。严重时可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需坐起才能缓解。

3、心悸: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可能出现心跳加快、心律不齐等症状。这是由于心肌缺血导致心脏电活动异常,可能表现为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心悸发作时患者常自觉心跳明显,伴有心前区不适感。

4、乏力:

患者常感到全身无力、易疲劳,轻微活动即感疲惫。这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导致心肌长期供血不足,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全身组织器官供氧不足所致。乏力症状在疾病早期即可出现,且随病情进展逐渐加重。

5、晕厥:

严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可能出现短暂意识丧失,多在体力活动时发生。这是由于心肌严重缺血导致心脏泵血功能急剧下降,脑部供血不足所致。晕厥发作前常有心悸、头晕等先兆症状,发作后可能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等表现。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应注意低盐低脂饮食,控制体重,戒烟限酒。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避免剧烈运动。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情绪激动。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遵医嘱服药。如出现胸痛持续不缓解、呼吸困难加重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诱发心绞痛发作。

陈云霞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热门标签

肌炎 肛窦炎 接触性皮炎 倾倒综合症 结节性筋膜炎 加特纳管囊肿 舌咽神经损伤 迪格奥尔格综合征 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