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儿科

秋季腹泻该怎么办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肠炎和秋季腹泻的区别?

肠炎和秋季腹泻是两种不同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区别在于病因、症状特征和易感人群。肠炎泛指肠道炎症,可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引起;秋季腹泻特指轮状病毒在秋冬季高发的婴幼儿腹泻。两者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上存在明显差异。

1、病因差异

肠炎的病原体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细菌,诺如病毒等病毒,以及阿米巴原虫等寄生虫。秋季腹泻主要由轮状病毒感染导致,该病毒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肠炎全年均可发生,而秋季腹泻集中在9月至次年1月暴发。

2、症状特点

肠炎常见腹痛、发热、黏液脓血便,严重者可出现脱水或败血症。秋季腹泻以水样便、蛋花汤样便为典型表现,伴随呕吐和低热,病程通常持续3-8天。肠炎患者排便次数与病原体类型相关,秋季腹泻每日排便可达10-20次。

3、易感人群

肠炎可发生于各年龄段,免疫力低下者症状较重。秋季腹泻主要侵袭6个月至2岁婴幼儿,5岁以上儿童多已产生免疫力。成人感染轮状病毒时症状较轻,而肠炎在成人和儿童中均可引起显著不适。

4、诊断方法

肠炎需通过粪便培养、血常规等检查明确病原体。秋季腹泻可通过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确诊,典型流行病学特征可作为辅助诊断依据。两者均需评估脱水程度,但肠炎更需关注潜在并发症。

5、治疗原则

细菌性肠炎需使用头孢克肟、阿奇霉素等抗生素,病毒性肠炎以补液为主。秋季腹泻推荐口服补液盐,严重脱水需静脉补液,蒙脱石散可改善症状。益生菌制剂对两者均有辅助治疗作用,但秋季腹泻禁用止泻药。

预防肠炎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进食生冷变质食物。预防秋季腹泻建议婴幼儿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加强哺乳期卫生管理。两者患者均应补充水分,食用米汤、粥类等易消化食物,避免高糖高脂饮食加重肠道负担。出现持续发热、血便或精神萎靡时需及时就医。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秋季腹泻可以吃益生菌吗?

秋季腹泻一般可以吃益生菌,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秋季腹泻可能与轮状病毒感染、饮食不当、腹部受凉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水样便、腹痛、发热等症状。

1、轮状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感染是秋季腹泻的常见病因,可导致肠道菌群紊乱。益生菌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等,能够竞争性抑制病原菌定植,促进肠黏膜修复。患者可能出现呕吐、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需配合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

2、饮食不当

生冷食物或变质饮食可能引发急性胃肠炎。此时补充乳酸菌素片、酪酸梭菌活菌散等益生菌制剂,可增强肠道屏障功能。需暂停牛奶等高乳糖食物,选择米汤、馒头等低渣饮食减轻肠道负担。

3、腹部受凉

寒冷刺激导致肠蠕动加快时,布拉氏酵母菌散、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等耐胃酸益生菌能稳定肠道环境。建议用暖水袋热敷腹部,避免进食冰镇饮品。

4、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若因细菌感染使用抗生素后出现腹泻,需间隔2小时服用嗜酸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等益生菌,防止抗生素破坏有益菌群。同时观察大便性状变化,警惕假膜性肠炎。

5、免疫功能低下

婴幼儿或老年人免疫力较差时,可选择含免疫球蛋白的益生菌制剂如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伴有持续发热或血便需及时就医,排除细菌性痢疾等严重感染。

秋季腹泻期间应选择常温酸奶、发酵面食等天然益生菌来源,避免高糖高脂饮食加重腹泻。注意餐具消毒与手卫生,轮状病毒疫苗对婴幼儿有预防作用。若腹泻超过3天未缓解,或出现精神萎靡、尿量减少等脱水表现,须立即就诊进行大便常规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秋季腹泻病程 时间?

秋季腹泻病程一般为3-7天,实际时间受到病原体类型、患者年龄、免疫状态、基础疾病、治疗干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病原体类型

轮状病毒引起的秋季腹泻病程通常持续5-7天,病程相对较长。诺如病毒感染则多为2-3天,症状消退较快。不同病原体对肠黏膜的损伤程度存在差异,直接影响腹泻持续时间和恢复速度。

2、患者年龄

婴幼儿秋季腹泻病程往往超过5天,因其胃肠功能发育不完善且易出现脱水。成人患者症状多在3天内缓解,但老年人因免疫力下降可能延长至1周。

3、免疫状态

免疫功能正常者病程多在1周内结束。存在免疫缺陷的患者可能发展为慢性腹泻,症状持续超过2周。疫苗接种情况也会影响病程,接种轮状病毒疫苗的儿童症状持续时间可缩短。

4、基础疾病

合并慢性胃肠疾病者腹泻症状可能迁延。营养不良患儿肠道修复能力差,病程常延长。糖尿病患者并发秋季腹泻时,血糖波动可能延缓恢复。

5、治疗干预

早期补液治疗可缩短病程1-2天。蒙脱石散、双歧杆菌等药物辅助治疗能加速症状改善。未及时纠正脱水者可能因电解质紊乱导致恢复延迟。

秋季腹泻期间需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饮用口服补液盐溶液。饮食宜选择米汤、面条等低渣食物,避免高糖高脂饮食加重腹泻。注意餐具消毒和手部卫生,婴幼儿患者应继续母乳喂养。若出现持续高热、血便或精神萎靡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恢复期可适量补充锌制剂帮助肠黏膜修复,但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宝宝秋季腹泻如何预防?

预防宝宝秋季腹泻可通过注意饮食卫生、加强手部清洁、接种轮状病毒疫苗、避免接触感染者、保持环境清洁等方式实现。秋季腹泻多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发热、呕吐、水样便等症状。

1、注意饮食卫生

婴幼儿餐具需每日煮沸消毒,冲调奶粉前洗手并确保水源清洁。生冷食物避免直接食用,水果彻底去皮或洗净。母乳喂养的母亲应注意自身饮食卫生,避免摄入变质食物。

2、加强手部清洁

照顾者接触宝宝前后需用流动水及肥皂洗手,特别是更换尿布后。幼儿开始自主进食后,需培养饭前便后洗手习惯。公共场所活动后,可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进行手部消毒。

3、接种轮状病毒疫苗

国产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适用于2月龄至3岁婴幼儿,口服接种后可显著降低重症腹泻概率。接种程序需严格遵循免疫规划时间表,接种前后半小时避免喂奶以防呕吐。

4、避免接触感染者

秋季腹泻具有较强传染性,患儿粪便中含有大量病毒。流行季节减少带婴幼儿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托幼机构出现病例时需及时隔离。成人腹泻期间应避免直接照顾婴幼儿。

5、保持环境清洁

被粪便污染的衣物需用含氯消毒剂浸泡处理,玩具、家具表面定期擦拭消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湿度维持在50%左右有利于抑制病毒存活。垃圾尤其是尿不湿需密封后及时清理。

除上述措施外,可适当补充婴幼儿专用益生菌维持肠道菌群平衡,选择易消化的辅食如米汤、苹果泥等。注意观察宝宝精神状态和尿量,出现持续呕吐、血便、嗜睡等严重症状时需立即就医。秋季昼夜温差较大时及时增减衣物,避免腹部受凉诱发胃肠功能紊乱。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秋季腹泻是肠炎吗?

秋季腹泻通常不是肠炎,多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属于病毒性胃肠炎。肠炎则多由细菌感染、饮食不当等因素导致,两者病因不同但症状相似。秋季腹泻主要表现为水样便、发热、呕吐,肠炎可能伴随黏液血便、腹痛。主要有轮状病毒感染、诺如病毒感染、饮食不当、细菌性痢疾、肠道菌群失调等原因。

1、轮状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是秋季腹泻最常见病原体,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潜伏期1-3天。典型症状为蛋花汤样水便,每日可达10余次,易导致婴幼儿脱水。治疗以口服补液盐为主,可配合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药物。家长需注意患儿尿量变化,出现少尿或无尿应立即就医。

2、诺如病毒感染

诺如病毒同样好发于秋冬季,可通过气溶胶传播,传染性极强。除腹泻外常伴有剧烈呕吐,成人发病率高于儿童。目前无特效抗病毒药物,轻症可使用消旋卡多曲颗粒减轻症状,严重呕吐需静脉补液。家长应做好患者隔离,使用含氯消毒剂处理呕吐物。

3、饮食不当

秋季生冷食物摄入过多可能刺激胃肠黏膜,引发非感染性腹泻。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但无发热,粪便呈糊状而非水样。调整饮食后多可自愈,必要时可服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调节肠道功能。家长需注意避免给儿童食用隔夜饭菜或未彻底加热的食物。

4、细菌性痢疾

志贺菌感染引起的肠炎常见于夏秋季,与不洁饮食有关。典型表现为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粪便检查可见大量白细胞。治疗需用盐酸小檗碱片、诺氟沙星胶囊等抗菌药物,严重者需住院治疗。家长发现孩子便中带血或脓液时须及时送医。

5、肠道菌群失调

长期使用抗生素或免疫功能低下时,可能发生肠道菌群紊乱性腹泻。粪便多呈绿色泡沫状,伴有腹胀肠鸣。需停用相关抗生素并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必要时补充布拉氏酵母菌散。家长应注意抗生素使用规范,避免擅自调整用药剂量。

秋季腹泻期间应选择米汤、苹果泥等低渣饮食,避免高糖高脂食物加重腹泻。注意餐具消毒与手卫生,处理粪便后需用肥皂水彻底洗手。恢复期可逐步添加富含益生菌的酸奶,帮助重建肠道微生态平衡。若腹泻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精神萎靡、眼窝凹陷等脱水表现,须立即前往儿科或消化内科就诊。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热门标签

肱动脉损伤 毛细血管瘤 多形性日光疹 肝炎后综合征 扁桃体良性肿瘤 广泛性焦虑障碍 急性坏死性肠炎 浅层点状角膜炎 生长激素缺乏症 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