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突发心肌梗塞的急救方法是什么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尹慧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心绞痛的急救方法有哪些?

心绞痛可通过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保持安静休息、调整呼吸、监测症状、及时就医等方式急救。心绞痛通常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情绪激动、体力活动过度、寒冷刺激等原因引起。

1、药物急救:心绞痛发作时,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0.3-0.6毫克,帮助扩张冠状动脉,缓解疼痛。若症状未缓解,5分钟后可重复使用,但15分钟内不超过3次。也可使用硝酸异山梨酯喷雾剂,喷于舌下1-2喷。药物需随身携带,以备不时之需。

2、休息调整:发作时立即停止活动,选择安静、通风的环境坐下或半卧位休息,避免情绪激动。尽量放松全身,减少心脏负担。可解开紧身衣物,保持呼吸通畅。避免自行走动或用力,以免加重心脏负荷。

3、呼吸管理:保持平稳呼吸,避免急促或过度深呼吸。可采用腹式呼吸法,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腹部收缩,每分钟呼吸8-10次。若条件允许,可吸氧,氧流量为2-4升/分钟,帮助改善心肌缺氧。

4、症状监测:密切观察疼痛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若疼痛持续超过15分钟,或伴有冷汗、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需警惕心肌梗死的可能。记录发作时间、诱因及缓解方式,为后续诊疗提供参考。

5、及时就医:若症状未缓解或加重,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尽快就医。避免自行驾车或步行前往医院,以免途中发生意外。就医时需详细描述发作情况,配合医生进行心电图、心肌酶谱等检查,明确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

心绞痛患者日常需注意低盐低脂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太极拳等,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戒烟限酒,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血糖,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

朱振国

副主任医师 鹤岗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急性心力衰竭的急救措施有哪些?

急性心力衰竭的急救措施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液体摄入、药物治疗、氧疗和及时就医。这些措施有助于缓解症状并稳定病情。

1、保持通畅: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避免窒息。若患者意识不清,可将其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堵塞气道。必要时使用吸引器清理口腔分泌物。

2、控制液体:限制患者液体摄入,避免加重心脏负担。建议每日液体摄入量控制在1500毫升以内,避免饮用含钠量高的饮品,如浓汤或运动饮料。

3、药物治疗:根据医生指导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20-40毫克口服或静脉注射、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0.3-0.6毫克舌下含服和强心剂如地高辛0.125-0.25毫克口服。这些药物有助于减轻心脏负荷和改善心功能。

4、氧疗:给予患者高流量氧气,缓解呼吸困难。可使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氧流量控制在2-6升/分钟,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

5、及时就医:急性心力衰竭属于急危重症,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送往医院。在等待救援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和呼吸频率。

在急性心力衰竭的急救过程中,饮食和运动护理同样重要。建议患者采用低盐、低脂饮食,避免高钠食物如腌制食品和加工肉类。适量摄入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和菠菜,有助于维持电解质平衡。运动方面,急性期需绝对卧床休息,病情稳定后可逐步进行轻度活动,如床边坐起或短距离行走,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心脏负担。定期监测体重和尿量,及时发现液体潴留的迹象。通过综合护理,可有效控制病情并提高生活质量。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心肌梗塞后无心绞痛发作还需要长期服药治疗吗?

心肌梗塞后无心绞痛发作仍需要长期服药治疗,可通过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等方式控制病情。心肌梗塞后无心绞痛发作通常由冠状动脉狭窄、心肌缺血等因素引起。

1、抗血小板药物:心肌梗塞后冠状动脉可能存在血栓风险,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天或氯吡格雷片75mg/天可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再次梗塞风险。

2、β受体阻滞剂:心肌梗塞后心脏功能可能受损,长期服用美托洛尔缓释片47.5mg/天或比索洛尔片5mg/天可降低心率,减轻心脏负担,改善预后。

3、他汀类药物:心肌梗塞后血脂水平可能升高,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天或瑞舒伐他汀钙片10mg/天可降低胆固醇,稳定斑块,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

4、冠状动脉狭窄:心肌梗塞后冠状动脉可能存在狭窄,需长期服药控制病情。冠状动脉狭窄可能与高血压、高血脂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胸闷、气短等症状。

5、心肌缺血:心肌梗塞后心肌可能长期处于缺血状态,需长期服药改善供血。心肌缺血可能与冠状动脉痉挛、微循环障碍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乏力、心悸等症状。

心肌梗塞后无心绞痛发作仍需长期服药治疗,建议患者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避免情绪波动和过度劳累,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彩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张明利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呼吸科

突发心肌梗塞的急救方法?

突发心肌梗塞可通过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拨打急救电话、保持患者安静、进行心肺复苏等方式急救。心肌梗塞通常由冠状动脉阻塞、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原因引起。

1、药物急救: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毫克,可扩张冠状动脉,缓解心肌缺血。若5分钟后症状未缓解,可再次服用,但不超过3次。同时,可嚼服阿司匹林300毫克,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

2、紧急呼救: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准确描述患者症状和位置,确保急救人员尽快到达。在等待救援期间,避免患者自行移动,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3、保持安静:让患者平躺或半坐位,保持呼吸通畅,避免情绪激动。解开紧身衣物,减少身体束缚,帮助患者放松,降低心脏耗氧量。

4、心肺复苏:若患者意识丧失、呼吸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按压胸骨中下段,深度5-6厘米,频率100-120次/分钟,配合人工呼吸,比例为30:2,持续至急救人员到达。

5、氧疗支持:有条件时,可给予患者吸氧,氧流量为2-4升/分钟,提高血氧饱和度,缓解心肌缺氧症状。避免使用高浓度氧气,以免引起氧中毒。

突发心肌梗塞的急救过程中,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高脂肪、高盐食物。运动方面,急性期需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可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逐步增强心肺功能。护理上,需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定期复查心电图,遵医嘱服药,预防再次发作。

王燕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肾内科

创伤急救的原则是什么?

创伤急救的原则包括快速评估、优先处理、控制出血、保持呼吸道通畅、固定骨折部位、防止休克等。急救过程中需遵循这些原则,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害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1、快速评估:在急救现场,第一时间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伤情严重程度,确定优先处理的顺序。检查呼吸、脉搏、意识状态,观察是否有大出血、骨折等紧急情况。

2、优先处理:根据伤情的严重程度,优先处理威胁生命的状况。例如,大出血需立即止血,呼吸道阻塞需尽快疏通,心脏骤停需进行心肺复苏。

3、控制出血:对于开放性伤口,使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直接压迫止血。若出血量大,可使用止血带,但需注意时间限制,避免组织坏死。

4、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呼吸顺畅,清除口腔异物,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或使用呼吸辅助设备。对于颈部受伤者,需小心固定颈椎,避免二次损伤。

5、固定骨折部位:对于疑似骨折的部位,使用夹板或绷带进行固定,减少移动带来的疼痛和进一步损伤。固定时需注意松紧适度,避免影响血液循环。

在创伤急救中,饮食方面需避免给患者喂食,以防误吸;运动方面需保持患者安静,避免不必要的移动;护理方面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急救措施。

方毅

主任医师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病理科

热门标签

蛲虫病 少精症 胆管肿瘤 颈椎滑脱 卵巢肿瘤 毛状白斑 房间隔缺损 倾倒综合症 胎儿脑积水 肥大细胞增多症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