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钠血症是指血清钠浓度超过145毫摩尔每升的电解质紊乱状态。
高钠血症通常由水分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引起,例如长时间未饮水、大量出汗、严重腹泻或肾脏浓缩功能异常。某些药物如利尿剂或糖皮质激素也可能导致钠潴留。患者可能出现口渴、烦躁、嗜睡、肌肉抽搐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意识障碍或抽搐。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如颅脑损伤、下丘脑功能障碍等也可能干扰机体对钠水平的调节。治疗需根据病因采取不同措施,轻度可通过口服补液纠正,重度需静脉补充低渗溶液并监测电解质。
日常应注意保持水分摄入均衡,避免长时间高温环境作业,使用可能影响电解质平衡的药物时需遵医嘱监测血钠水平。
挤压综合征可能出现高钠血症,但并非必然现象。挤压综合征通常由肌肉组织长时间受压导致横纹肌溶解,进而引发电解质紊乱、急性肾损伤等并发症。高钠血症是否发生取决于体液丢失与补充的平衡状态。
挤压综合征早期因大量肌肉坏死释放细胞内钾离子,更易出现高钾血症而非高钠血症。但若患者因创伤后剧烈疼痛、意识障碍导致水分摄入不足,或救治过程中大量输注高渗盐水而未及时补充水分,可能因血液浓缩引发高钠血症。此类情况多伴随尿量减少、皮肤弹性下降等脱水表现。
部分挤压综合征患者因急性肾损伤导致肾脏排水功能障碍,若此时接受含钠液体复苏治疗,可能因钠潴留引发稀释性高钠血症。这种情况常伴随血容量过多症状如水肿、呼吸困难,需通过限制钠摄入、利尿等方式纠正。
挤压综合征患者应持续监测血钠、尿量及中心静脉压等指标。救治时需根据电解质结果调整补液方案,平衡晶体液与胶体液比例。恢复期建议逐步增加口服补液,优先选择低渗电解质溶液,避免一次性大量饮用纯水加重电解质紊乱。若出现嗜睡、烦躁等高钠血症相关神经症状,须立即就医处理。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