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骨科 > 骨病科 > 痛风

青年一定不会得痛风吗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亢晓冬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青年高血压停药标准?

青年高血压患者能否停药需根据血压控制情况、靶器官损害及合并症综合评估,主要考虑因素有动态血压监测达标、无心血管并发症、规律生活方式干预、继发性高血压排除、药物减量试验成功。

1、动态血压监测达标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显示全天血压值持续低于130/80毫米汞柱,且夜间血压下降率保持正常节律。家庭自测血压需连续1个月以上稳定在目标范围内,诊室血压测量3次不同日期均达标。这种情况下药物减停具有客观依据。

2、无心血管并发症

心脏超声检查未显示左心室肥厚,颈动脉超声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正常,眼底检查无视网膜病变。合并糖尿病、慢性肾病等基础疾病者需更严格评估靶器官损害程度。

3、规律生活方式干预

持续6个月以上保持每日钠盐摄入低于5克,每周中等强度运动150分钟以上,体重指数维持在24以下,戒烟并限制酒精摄入。通过生活方式改善使血压下降10毫米汞柱以上者,药物减停成功率更高。

4、继发性高血压排除

经肾动脉造影、肾上腺CT、激素检测等检查确认无肾血管性高血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等继发因素。青年突发高血压或难治性高血压需重点排查继发性病因。

5、药物减量试验成功

在医生指导下采用阶梯式减药方案,每次减少原剂量25%,间隔2-4周评估血压波动。使用半衰期较长的降压药更利于平稳过渡,减量过程中需配合每日早晚血压监测并记录症状变化。

青年高血压患者停药后仍需保持每月血压监测,建议配备家用电子血压计每日晨起测量。饮食上增加芹菜、菠菜等富含钾的蔬菜,避免腌制食品。每周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控制体重增长。出现头晕、心悸等不适症状时及时复诊,季节交替时注意血压波动。定期复查心电图、尿常规等基础项目,建立长期健康管理档案。

王青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30岁算中年还是青年?

30岁属于青年阶段,世界卫生组织将44岁以下人群定义为青年。青年与中年的划分主要依据生理机能、社会角色、心理特征等因素。

1、生理标准

从生物学角度,人体在25-35岁处于生理机能巅峰期,骨骼密度、肌肉量、新陈代谢等指标均维持在较高水平。30岁时多数器官未出现明显退化,心血管系统弹性良好,与典型的中年生理衰退特征存在差异。

2、社会角色

当代社会30岁群体普遍处于职业发展期或初建家庭阶段,与中年人群稳定的社会定位不同。该年龄段通常需要完成职业技能提升、婚育等青年期标志性生活事件,承担的社会责任尚未达到中年阶段的全方位负荷。

3、心理特征

30岁个体认知灵活性和学习能力仍接近青年水平,情绪调节机制比中年群体更具可塑性。心理成熟度虽高于20岁初期,但尚未形成中年期典型的行为固化模式,对新事物接受度显著高于45岁以上人群。

4、法定界定

我国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明确将14-35岁划为青年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同样采用该标准。部分行业如体育竞技、航空招飞等领域将30岁作为青年上限,但普遍性政策仍以35岁为界。

5、个体差异

实际年龄与生理年龄可能存在偏差,长期高压环境或慢性疾病可能加速机体老化。部分30岁个体可能出现早衰症状,但医学评估仍以骨龄、激素水平等客观指标为主要依据。

保持规律运动习惯有助于延缓生理衰老进程,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饮食方面注意增加优质蛋白和抗氧化物质摄入,控制精制糖和饱和脂肪酸。定期体检可及时发现血压、血糖等异常指标,建议30岁后每年进行基础项目检查。社会适应方面可主动参与跨代际交流,既保持青年期创新思维又吸收中年群体经验优势。

赵家医

主任医师 安康市中心医院 全科

青年脑卒中原因有哪些?

青年脑卒中可能由高血压、心脏疾病、脑血管畸形、血液系统疾病、不良生活习惯等原因引起。青年脑卒中通常表现为突发头痛、肢体无力、言语障碍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接受针对性治疗。

1、高血压

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是青年脑卒中的重要诱因。血压持续升高会导致脑血管内皮损伤,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增加脑出血或脑梗死风险。部分患者可能合并肾脏疾病或内分泌异常,表现为血压波动明显。这类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压,避免高盐饮食和情绪激动,必要时使用氨氯地平、厄贝沙坦等降压药物。

2、心脏疾病

先天性心脏病、心房颤动等心脏病变可能引发心源性栓塞。心脏瓣膜异常或心律失常会导致血栓形成,脱落后随血流阻塞脑动脉。患者可能出现心悸、胸闷等前驱症状,心脏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治疗需根据具体病因选择华法林、达比加群酯等抗凝药物,或考虑心脏介入手术。

3、脑血管畸形

脑动静脉畸形、烟雾病等血管结构异常容易导致血管破裂或供血不足。这类患者可能反复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表现为一过性视力模糊或肢体麻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能清晰显示病变血管,治疗方式包括血管内栓塞术、开颅手术等,需根据病灶位置和大小个体化选择。

4、血液系统疾病

血小板增多症、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等血液病会改变血液凝固状态。异常升高的血液黏稠度可能诱发静脉窦血栓,患者常伴有皮肤瘀斑或反复流产史。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血小板计数异常或自身抗体阳性,治疗需使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等药物调节凝血功能。

5、不良生活习惯

长期熬夜、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等行为会加速血管老化。尼古丁和酒精可直接损伤血管内皮,久坐不动易导致代谢综合征。这类人群可能出现血脂异常或糖耐量受损,需通过戒烟限酒、规律作息、有氧运动等方式改善代谢状态,必要时配合阿托伐他汀等调脂药物。

青年群体应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控制体重指数在正常范围,每日保证适量有氧运动。饮食上减少高脂高糖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比例。定期进行血压、血糖、血脂检测,存在家族遗传史者需提前筛查脑血管风险。出现持续头晕、视物重影等先兆症状时须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溶栓或取栓治疗时机。

杨博

主任医师 鸡西市人民医院 健康中心

没有三高会不会得冠心病?

没有三高也可能得冠心病。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缺乏运动、遗传因素、年龄增长、长期精神紧张等。

1、遗传因素

家族中有冠心病病史的人群,即使没有三高问题,患病概率也会明显增加。遗传因素可能导致血管壁结构异常或代谢功能缺陷。这类人群需定期进行心血管检查,通过心电图、冠脉CTA等手段早期筛查。

2、吸烟

烟草中的尼古丁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吸烟者冠心病发病率是不吸烟者的数倍,且与吸烟量呈正相关。戒烟可显著降低心肌梗死风险,戒烟后心血管系统功能会逐步改善。

3、肥胖

体重指数超过28的人群,即使血脂血糖正常,内脏脂肪堆积仍会引发慢性炎症反应。脂肪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会加速冠状动脉病变,腰围男性超过90厘米、女性超过85厘米时风险更高。控制体重需要通过饮食管理和有氧运动相结合。

4、缺乏运动

长期久坐不动会导致血管弹性下降,血液黏稠度增高。每周运动不足150分钟的人群,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代偿能力较差。建议采取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循序渐进提高运动强度。

5、精神因素

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状态会持续激活交感神经,导致血管痉挛和血压波动。心理应激还会促进血小板聚集,增加血栓形成风险。认知行为疗法和正念训练有助于改善心理状态。

预防冠心病需要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每日摄入蔬菜水果不少于500克,限制红肉和加工食品。每周进行中等强度运动,保证充足睡眠。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检测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等冠心病相关指标。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时应及时进行冠脉造影检查。

尹慧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内科

银屑病人一生不会得癌吗?

银屑病患者并非完全不会得癌,但整体患癌概率与普通人相近。银屑病本身属于慢性炎症性皮肤病,长期炎症状态可能略微增加某些癌症风险,主要涉及皮肤淋巴瘤、肺癌等类型。癌症发生与遗传因素、环境暴露、免疫状态等多因素相关。

银屑病与癌症的关联性存在两种不同角度的医学观察。慢性炎症微环境可能通过持续释放促炎因子,间接促进细胞异常增殖。部分研究显示中重度银屑病患者发生特定癌症的概率略有上升,尤其是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但这类风险增加幅度较小,且与疾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选择密切相关。

多数银屑病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可将癌症风险控制在正常范围。生物制剂等新型治疗手段在控制炎症的同时,其致癌性已被严格评估。日常避免吸烟、控制饮酒、规律随访等健康管理措施能有效降低风险。银屑病本身不会直接转化为癌症,两者属于不同的病理过程。

银屑病患者应保持规律随访,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避免自行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日常注意防晒以减少皮肤癌风险,定期进行癌症筛查项目。保持均衡饮食与适度运动有助于维持免疫平衡,吸烟患者需尽早戒烟以降低肺癌风险。出现不明原因体重下降、持续疼痛等预警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排查。

林燕

副主任医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皮肤科

热门标签

附睾炎 胆管梗阻 外阴肿瘤 创伤性血胸 颈动脉损伤 路易体痴呆 慢性荨麻疹 前列腺结石 胫前动脉损伤 疱疹样天疱疮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