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呼吸科 > 其他呼吸疾病

手脚掌发黄并且冷的时候严重,怎么回事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相关问答

孩子高烧冷怎么办?

孩子高烧发冷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退热、补充水分、调整环境温度、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孩子高烧发冷通常由感染性发热、脱水、环境温度过低、免疫反应、严重疾病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

使用温水擦拭孩子的前额、颈部、腋窝及腹股沟等大血管流经部位,帮助散热。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以免刺激皮肤或引起寒战加重。可配合退热贴辅助降温,但需避开眼周及黏膜部位。若孩子出现寒战,应暂停物理降温并适当保暖。

2、药物退热

体温超过38.5℃时需遵医嘱使用退热药,如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或小儿退热栓。药物需按体重计算剂量,避免与含相同成分的感冒药叠加使用。用药后30-60分钟复测体温,若持续高热或出现惊厥应立即就医。

3、补充水分

高烧会导致大量水分流失,家长需每15-20分钟给孩子喂食温水、口服补液盐或稀释果汁。观察排尿量及尿液颜色,若4小时无排尿或尿色深黄提示脱水。母乳喂养的婴儿应增加哺乳频次,避免强行灌水引发呛咳。

4、调整环境

保持室温在24-26℃,湿度50%-60%,避免直吹空调或风扇。寒战期可加盖薄毯,体温下降期减少覆盖物。穿着纯棉透气衣物,及时更换汗湿的衣被。夜间睡眠时家长需定时监测体温及有无抽搐表现。

5、及时就医

若发热超过3天、体温反复超过40℃、伴随皮疹或意识模糊,需急诊处理。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检查可鉴别细菌或病毒感染。严重病例可能需静脉补液或住院观察,脑膜炎等疾病会引起持续寒战和高热惊厥。

家长应记录发热时间、最高温度及伴随症状,就医时详细告知医生。发热期间提供易消化的粥类、蔬菜泥等食物,避免油腻及高糖饮食。恢复期保持充足睡眠,暂缓剧烈运动。注意观察有无耳朵疼痛、咳嗽加重等并发症,2周内避免人群聚集场所以防交叉感染。

许瑞英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孩子发烧又冷又热是怎么回事?

孩子发烧又冷又热可能与体温调节异常、感染性疾病、免疫反应、脱水、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等因素有关。发烧是机体对抗病原体的防御反应,体温升高可能导致寒战和发热交替出现。建议家长及时监测孩子体温变化,适当补充水分,必要时就医检查。

1、体温调节异常

孩子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完善,在发热初期可能出现寒战,随着体温升高又会出现燥热感。这种情况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家长需注意保持环境温度适宜,避免过度包裹衣物。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或布洛芬混悬液帮助退热,同时配合温水擦浴物理降温。

2、感染性疾病

细菌或病毒感染是儿童发热最常见的原因,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尿路感染等。病原体刺激机体产生致热原,导致体温调定点上移。孩子可能出现寒战后高热,伴有咳嗽、咽痛等症状。家长应观察是否伴随其他症状,必要时就医检查血常规。医生可能根据感染类型开具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或奥司他韦颗粒等药物。

3、免疫反应

疫苗接种后或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引起发热反应。免疫系统激活释放炎症介质,导致体温波动。这种情况通常持续时间较短,多数在24-48小时内自行缓解。家长可记录发热时间和最高体温,若持续不退或出现皮疹需及时就医。医生可能建议使用小儿柴桂退热颗粒辅助治疗。

4、脱水

发热时水分蒸发加快,若不及时补充可能造成脱水,影响体温调节功能。孩子可能出现口渴、尿量减少、口唇干燥等症状。家长需鼓励少量多次饮水,必要时使用口服补液盐。严重脱水需静脉补液治疗,医生可能开具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合电解质调节。

5、中枢神经系统异常

少数情况下,脑炎、脑膜炎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能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孩子除发热外,可能伴有头痛、呕吐、意识改变等神经系统症状。这种情况属于急症,家长应立即送医。医生可能进行腰椎穿刺检查,并根据结果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药物治疗。

家长发现孩子发热伴寒战燥热时,应每2-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记录发热曲线。保持室内通风,衣着宽松透气。发热期间鼓励多饮温水、米汤等流质,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体温超过38.5℃可考虑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颈部、腋窝等部位。若发热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精神萎靡、抽搐等症状,须立即就医。退热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医嘱,避免过量或混用不同退热药。恢复期注意观察有无复发迹象,适当补充维生素C增强抵抗力。

许瑞英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孩子发烧冷毛巾敷多久??

孩子发烧用冷毛巾敷额头一般每次10-15分钟,间隔1-2小时重复进行。冷敷可帮助降低体表温度,但需避免长时间连续使用。

冷敷时建议将毛巾浸入25-30℃的温水中拧干后使用,过低的温度可能引起寒战或皮肤不适。冷敷部位以额头、颈部、腋窝等大血管流经处为宜,避开胸腹部。若孩子出现寒战、皮肤苍白或抗拒反应,应立即停止冷敷。体温超过38.5℃时,冷敷需配合退热药物使用,单次冷敷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冷敷期间每5分钟检查一次皮肤状态,发现局部发红或发紫需暂停操作。

孩子发烧期间家长需保持室内通风,穿着轻薄透气的棉质衣物,每2小时测量一次体温。若持续发热超过24小时,或出现精神萎靡、呕吐抽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退热期间注意补充水分,可适量饮用温热的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避免一次性大量饮用冰水。冷敷仅为辅助退热手段,不能替代药物治疗,具体用药需遵医嘱。

许瑞英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孩子鼻塞头痛手脚冷是怎么回事??

孩子鼻塞头痛手脚冷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鼻窦炎、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因素有关,可通过保暖、药物治疗、饮食调整等方式缓解。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明确病因后遵医嘱干预。

1、上呼吸道感染

病毒或细菌感染可能引发鼻黏膜充血水肿,导致鼻塞头痛,伴随发热时可能出现手脚末梢循环不良。可遵医嘱使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缓解症状,配合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清洁鼻腔。若出现黄脓涕,需考虑细菌感染,医生可能开具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家长需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鼓励孩子多饮温水。

2、过敏性鼻炎

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可能引发鼻黏膜水肿,表现为阵发性喷嚏和清水样涕。头痛多因鼻窦引流不畅导致,手脚冷与自主神经调节异常有关。建议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减轻炎症,配合氯雷他定糖浆抗过敏。家长应定期清洗床品,避免使用地毯,外出时可佩戴防护口罩。

3、鼻窦炎

急性鼻窦炎可能引起持续性鼻塞和面部胀痛,脓性分泌物倒流可能刺激咽喉引发头痛。慢性缺氧可能导致末梢血管收缩出现手脚冷。医生可能建议使用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促进黏液排出,严重时需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抗感染。家长可用热毛巾敷鼻部改善血液循环,睡眠时适当垫高枕头。

4、贫血

缺铁性贫血可能导致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引发头痛和手脚末梢供血不足。长期鼻黏膜缺血可能加重鼻塞症状。需通过血常规确诊,可遵医嘱服用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配合维生素C片促进铁吸收。日常饮食应增加瘦肉、动物肝脏等富铁食物,避免与牛奶同服影响铁剂吸收。

5、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可能导致基础代谢率降低,出现怕冷、手脚冰凉等症状,鼻黏膜水肿可能加重鼻塞。需检测甲状腺功能,确诊后需长期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替代治疗。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生长发育情况,冬季加强保暖,饮食中过量摄入高纤维食物可能影响药物吸收。

日常需注意监测孩子体温变化,避免接触冷空气和刺激性气味。保持每日饮水量,可饮用适量姜茶促进血液循环。饮食选择温补易消化的食物如南瓜粥、山药羹等,避免生冷食品。保证充足睡眠,睡前可用温水泡脚改善末梢循环。若症状持续或出现精神萎靡、反复发热等情况,须立即就医排查是否存在颅内感染等严重情况。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光子冷凝胶能治儿童湿疹吗?

光子冷凝胶不能治疗儿童湿疹,湿疹的治疗需根据病因和症状选择针对性方案。

一、光子冷凝胶的作用

光子冷凝胶主要用于皮肤激光治疗后的降温镇静,其成分为水、甘油等冷却介质,不含抗炎或免疫调节成分。该产品通过物理降温缓解灼热感,但无法改善湿疹的免疫异常或皮肤屏障损伤。使用后可能短暂缓解瘙痒,但无法阻断湿疹的复发机制。

二、儿童湿疹的规范治疗

儿童湿疹需采取阶梯式治疗,轻度湿疹可使用保湿霜如凡士林修复皮肤屏障,中重度需遵医嘱使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等弱效激素,或他克莫司软膏等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合并感染时需联用莫匹罗星软膏。治疗期间需避免接触羊毛织物等刺激物,洗澡水温控制在32-37摄氏度。

三、湿疹的发病机制

儿童湿疹与遗传性皮肤屏障缺陷相关,FLG基因突变导致丝聚蛋白减少,皮肤水分丢失增加。环境因素如尘螨、花粉等过敏原可诱发Th2型免疫反应,释放IL-4、IL-13等细胞因子引发炎症。部分患儿伴有食物过敏,需通过过敏原检测明确诱因。

四、日常护理要点

家长需每日为患儿涂抹足量保湿剂,推荐含神经酰胺的润肤霜。选择纯棉宽松衣物,避免汗液刺激。室内湿度维持在50%-60%,清洁时使用防螨床品。修剪患儿指甲防止抓伤,夜间可佩戴棉质手套。哺乳期母亲需忌口明确过敏的食物。

五、需就医的情况

当患儿出现皮肤渗液、脓疱等感染征象,或常规治疗2周无改善时需及时就诊。全身泛发性湿疹伴发热需排除特应性皮炎,顽固性湿疹需过敏科会诊。避免自行使用偏方或网购药膏,部分非法添加强效激素的产品可能导致库欣综合征。

儿童湿疹需坚持长期管理,家长应记录发作诱因和用药反应。规范治疗配合科学护理可使80%患儿在学龄期前症状显著改善。急性期每周复诊调整方案,缓解期每3个月评估生长发育情况。建议建立湿疹日记跟踪食物、环境等因素,必要时进行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热门标签

风湿热 睑缘炎 窦性停搏 人格障碍 尺骨干骨折 痉挛性斜颈 基底细胞瘤 鳞状细胞癌 变应性血管炎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