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外科 > 泌尿外科

输尿管结石多久能排出来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刘磊 副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输尿管结石手术后遗症?

输尿管结石手术后遗症可通过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缓解,通常由手术创伤、感染、输尿管狭窄等原因引起。

1、疼痛:手术创伤可能导致术后疼痛,可通过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300mg、双氯芬酸钠缓释片75mg等药物缓解。局部热敷或按摩也有助于减轻不适感。

2、感染:术后可能出现尿路感染,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可口服左氧氟沙星片500mg、头孢克肟胶囊200mg等抗生素治疗,同时多饮水促进排尿。

3、血尿:手术操作可能损伤输尿管黏膜,导致血尿。轻度血尿可通过多饮水、卧床休息缓解,严重时需使用氨甲环酸片500mg止血。

4、输尿管狭窄:术后瘢痕形成可能导致输尿管狭窄,表现为腰部胀痛、排尿困难。可通过输尿管扩张术或输尿管支架置入术治疗,必要时需二次手术。

5、肾功能损伤:术后并发症可能影响肾功能,表现为肌酐升高、尿量减少。需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必要时使用呋塞米片20mg利尿,控制血压和血糖。

术后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猕猴桃。适当进行散步、瑜伽等轻度运动,促进身体恢复。保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等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术后恢复期间避免剧烈运动,防止伤口裂开或出血。

蒙岭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输尿管结石手术怎么做?

输尿管结石手术可通过输尿管镜碎石术、经皮肾镜取石术等方式治疗。输尿管结石可能与尿路感染、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腰痛、血尿等症状。

1、输尿管镜碎石术:通过尿道插入输尿管镜,直接观察结石位置,利用激光或气压弹道将结石击碎后取出。手术创伤小,恢复快,适用于中下段输尿管结石。术后需多饮水,促进残余结石排出。

2、经皮肾镜取石术:在腰部穿刺建立通道,插入肾镜,利用超声或激光碎石后取出。适用于较大或复杂的上段输尿管结石。术后需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出血。

3、腹腔镜手术:通过腹部小切口插入腹腔镜,直接切除输尿管结石。适用于嵌顿性结石或合并输尿管狭窄的患者。术后需注意伤口护理,预防感染。

4、开放手术:传统开腹手术,直接切开输尿管取出结石。适用于巨大结石或合并严重感染的患者。术后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

5、药物辅助治疗:术后可配合使用药物,如坦索罗辛缓释胶囊0.2mg每日一次,促进输尿管扩张;枸橼酸氢钾钠颗粒2.5g每日三次,碱化尿液,预防结石复发。

输尿管结石手术后需注意饮食调节,限制高草酸食物如菠菜、茶叶,增加水分摄入,每日饮水量不少于2000ml。适度运动如散步、游泳有助于促进结石排出。定期复查尿常规、B超,监测结石复发情况。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久坐,规律作息,有助于预防结石复发。

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肛肠科

轻度肾积水怎么排出来?

轻度肾积水可通过多饮水、药物治疗、物理疗法、饮食调节和定期复查等方式缓解。轻度肾积水通常由尿路梗阻、结石、感染等原因引起。

1、多饮水:增加每日饮水量有助于稀释尿液,减少尿液中结晶物质的沉积,从而促进尿液排出,缓解肾积水。建议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000-3000毫升,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应分次饮用。

2、药物治疗:轻度肾积水可能与尿路感染或结石有关,通常表现为腰部疼痛、尿频、尿急等症状。常用药物包括抗生素如头孢克洛胶囊500mg,每日三次、解痉药如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0.4mg,每日一次和利尿剂如呋塞米片20mg,每日一次。

3、物理疗法:通过热敷或按摩腰部区域,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不适感。热敷温度应控制在40-45℃,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按摩手法应轻柔,避免过度用力。

4、饮食调节:减少高盐、高蛋白和高嘌呤食物的摄入,有助于减轻肾脏负担。建议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物。避免摄入过多咖啡因和酒精。

5、定期复查:轻度肾积水患者应定期进行尿液检查和肾脏超声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建议每3-6个月复查一次,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轻度肾积水患者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长时间憋尿,适量运动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尿液排出。饮食上应保持均衡,避免高盐、高脂肪和高糖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绿叶蔬菜、坚果和鱼类。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通内科

输尿管结石特效药?

输尿管结石可通过药物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输尿管镜取石等方式治疗。输尿管结石通常由尿液中矿物质沉积、代谢异常、尿路感染、尿路梗阻、饮水不足等原因引起。

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输尿管结石的常见方式,常用药物包括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0.4mg每日一次、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10mg每日三次、以及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400mg每6小时一次。这些药物有助于缓解疼痛和促进结石排出。

2、体外冲击波碎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是一种非侵入性治疗方法,通过高能冲击波将结石粉碎成小颗粒,便于随尿液排出。该方法适用于直径小于2厘米的结石,通常需要多次治疗。

3、输尿管镜取石:输尿管镜取石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尿道插入输尿管镜,直接取出或粉碎结石。该方法适用于较大或难以排出的结石,手术风险较低,恢复较快。

4、饮水调节:增加每日饮水量是预防和治疗输尿管结石的重要措施。建议每日饮水量达到2-3升,有助于稀释尿液,减少矿物质沉积,促进结石排出。

5、饮食调整:饮食调整对预防结石复发至关重要。建议减少高草酸食物如菠菜、巧克力的摄入,限制高盐、高蛋白饮食,增加富含柠檬酸的水果如柠檬、橙子的摄入,有助于降低结石形成风险。

饮食方面,建议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避免高糖、高脂肪饮食。运动方面,适度增加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减少结石形成。护理方面,定期复查尿液和影像学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结石复发。

张玲

主任医师 河南省肿瘤医院 肝胆外科

寒气太重怎么排出来?

寒气太重可通过艾灸、泡脚、运动、饮食调节、中药调理等方式改善。寒气通常由体质虚弱、长期受寒、饮食不当、作息不规律、环境湿冷等原因引起。

1、艾灸:艾灸是一种传统中医治疗方法,通过燃烧艾条产生的热量刺激特定穴位,如关元、足三里、命门等,能够温经散寒、促进血液循环。艾灸时需注意温度,避免烫伤,每次灸15-20分钟,每周2-3次。

2、泡脚:泡脚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驱寒方法,水温控制在40-45℃,加入生姜、艾草等具有温经散寒作用的中药材,泡脚时间15-30分钟。泡脚后及时擦干双脚,穿上保暖的袜子,避免寒气再次侵入。

3、运动:适量运动有助于提升阳气、驱散寒气。选择温和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瑜伽、慢跑等,每天坚持30分钟。运动时注意保暖,避免在寒冷环境中进行剧烈运动,运动后及时更换干爽衣物。

4、饮食调节:饮食上应多摄入温性食物,如生姜、红枣、桂圆、羊肉等,避免生冷寒凉的食物。每日可饮用姜茶或红糖姜水,帮助驱寒暖身。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保持脾胃健康。

5、中药调理:中药调理需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常用药物有附子、干姜、肉桂等,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中药煎煮时需注意火候,每日服用1-2次,连续服用1-2周。中药调理期间避免食用寒凉食物,保持良好作息。

日常生活中,建议多食用温性食物,如生姜、红枣、桂圆等,避免生冷寒凉的食物。适量运动,如太极拳、瑜伽、慢跑等,有助于提升阳气、驱散寒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注意保暖,尤其是脚部和腰腹部的保暖。泡脚时可加入生姜、艾草等中药材,帮助驱寒暖身。中药调理需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常用药物有附子、干姜、肉桂等,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有效排出体内寒气,改善体质,增强抵抗力。

方毅

主任医师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病理科

热门标签

伤寒 肾硬化 皮肤肿瘤 炭黑尘肺 晶状体损伤 尿道综合征 风湿性多肌痛 肺假性淋巴瘤 附红细胞体病 结核性脑膜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