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中医科 > 中医内科

晚上睡觉时老是浑身出汗,听说这叫盗汗,不知道该怎么个医治法?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李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盗汗吃什么食物补最好?

盗汗患者可适量食用银耳、山药、百合、枸杞、黑芝麻等食物辅助调理。盗汗可能与阴虚火旺、气血不足等因素有关,建议结合具体病因在医生指导下配合药物治疗。

一、食物1、银耳

银耳富含植物胶质和多种氨基酸,具有滋阴润肺的功效,适合阴虚型盗汗患者。其含有的天然多糖成分有助于调节免疫功能,可搭配莲子或红枣炖煮食用,避免空腹大量进食。

2、山药

山药含有黏液蛋白和淀粉酶,能补脾益胃、生津养阴,对脾胃虚弱导致的盗汗有益。建议蒸煮或煲汤食用,湿热体质者需控制摄入量,避免与碱性食物同食影响营养吸收。

3、百合

百合具有清心安神、养阴润燥的作用,适用于心肾不交型盗汗。含有的秋水仙碱等成分对神经调节有帮助,可配合小米煮粥食用,风寒咳嗽者慎用。

4、枸杞

枸杞富含胡萝卜素和枸杞多糖,能滋补肝肾、益精明目,改善肝肾阴虚引发的盗汗。可直接嚼食或泡水饮用,每日用量不宜超过20克,外感发热时暂停食用。

5、黑芝麻

黑芝麻含丰富维生素E和钙质,具有补肝肾、益精血的功效,对气血两虚型盗汗有辅助改善作用。建议研磨后吸收更佳,便溏腹泻者应减量食用。

二、药物1、知柏地黄丸

知柏地黄丸由知母、黄柏等组成,适用于阴虚火旺型盗汗,能滋阴降火。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可能出现轻微消化道不适,肝肾疾病患者慎用。

2、生脉饮

生脉饮含人参、麦冬等成分,针对气阴两虚型盗汗,可益气养阴。感冒发热时禁用,长期服用需监测血压血糖变化。

3、归脾丸

归脾丸具有益气健脾功效,适合心脾两虚导致的盗汗伴心悸症状。服药期间保持规律作息,便溏者应调整用量。

4、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为经典滋阴补肾方剂,对肾阴虚盗汗有效。服用时忌油腻食物,糖尿病患者可选择无糖剂型。

5、玉屏风颗粒

玉屏风颗粒含黄芪、白术等,适用于表虚不固型盗汗,能益气固表。外感风寒者不宜使用,可能出现口干等轻微反应。

盗汗患者日常应注意保持卧室通风凉爽,选择棉质透气睡衣。睡前可饮用温牛奶或蜂蜜水,避免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品。适度进行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避免夜间剧烈活动。长期反复盗汗或伴随体重下降、持续发热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排查结核、甲亢等器质性疾病。饮食调理需配合规律作息,保持情绪稳定,必要时进行中医体质辨证。

杜永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女人晚上盗汗的5个原因?

女性夜间盗汗可能由激素水平波动、甲状腺功能亢进、感染性疾病、药物副作用、焦虑症等原因引起。

1、激素水平波动

围绝经期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导致潮热盗汗症状。典型表现为夜间突发性出汗伴面部潮红,可能持续数分钟。保持卧室通风凉爽、穿着吸湿排汗睡衣有助于缓解。大豆异黄酮等植物雌激素可能对部分人群有帮助。

2、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加速新陈代谢,表现为怕热多汗、心率增快。可能伴随体重下降、手抖等症状。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检测可确诊。甲巯咪唑等抗甲状腺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严重者可能需要放射性碘治疗。

3、感染性疾病

结核病、心内膜炎等慢性感染常引起夜间盗汗,可能与致热原刺激体温调节中枢有关。肺结核患者多伴有咳嗽、低热,需进行痰培养检查。细菌性心内膜炎可能出现奥斯勒结节等特征性表现,血培养和超声心动图可辅助诊断。

4、药物副作用

抗抑郁药如文拉法辛、降糖药如格列本脲可能干扰自主神经功能导致多汗。激素类药物如泼尼松也会引起类似症状。记录用药与症状发生时间关系很重要,必要时医生会调整用药方案或更换替代药物。

5、焦虑症

长期精神紧张会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引发睡眠中出汗。可能伴随心悸、过度警觉等症状。认知行为疗法和正念训练能改善自主神经紊乱,严重时可短期使用帕罗西汀等抗焦虑药物。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辅助作用。

建议盗汗持续两周以上者尽早就诊内分泌科或妇科,完善性激素六项、甲状腺功能等检查。日常生活中可记录症状发作频率与诱因,避免辛辣食物和酒精摄入。棉质透气的寝具能提升睡眠舒适度,室温建议保持在20-23摄氏度。适度进行瑜伽或冥想练习有助于调节自主神经功能。

陈云霞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小孩牙疼快速止疼法?

小孩牙疼可通过冷敷、盐水漱口、使用儿童专用止痛药、避免刺激性食物、及时就医等方式缓解。牙疼可能由龋齿、牙龈炎、牙齿外伤、牙髓炎、萌牙期不适等原因引起。

1、冷敷

用干净毛巾包裹冰块或冷藏后的凝胶眼罩,轻轻敷在疼痛侧脸颊处,每次不超过10分钟。低温能收缩血管减轻局部肿胀,对外伤或萌牙引起的疼痛效果较好。注意避免直接接触皮肤防止冻伤,婴幼儿需家长全程监督。

2、盐水漱口

取240毫升温水加入半茶匙食盐,让孩子含漱30秒后吐出,每日重复进行3-4次。盐水能清洁口腔残留食物残渣,缓解牙龈炎症引发的疼痛。适合5岁以上能配合漱口的儿童,吞咽风险较高的小年龄组建议改用棉签蘸盐水擦拭牙龈。

3、儿童止痛药

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等儿童专用药物可短期使用,需严格按体重计算剂量。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轻牙髓炎或牙龈炎导致的疼痛,但治标不治本,连续使用不超过3天。切勿使用成人止痛片研磨后喂服。

4、饮食调整

暂时避免酸性果汁、过硬食物、过冷过热饮食,选择常温米糊、土豆泥等软质食物。减少食物对暴露牙本质或炎症牙龈的刺激,尤其适合龋齿导致的进食痛。萌牙期婴儿可提供冷藏磨牙胶缓解不适。

5、及时就医

若疼痛持续超过24小时伴面部肿胀、发热或拒绝进食,需立即就诊口腔科。深度龋齿可能需根管治疗,牙龈脓肿需切开引流,乳牙早失可能要做间隙保持器。夜间突发剧烈疼痛提示急性牙髓炎,属于口腔急诊范畴。

日常应帮助孩子建立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使用含氟牙膏预防龋齿。定期口腔检查能早期发现隐蔽蛀牙,窝沟封闭可降低磨牙患龋概率。控制甜食摄入频率,避免含糖饮品长时间接触牙齿。家长需警惕孩子磨牙、拒食等异常行为,牙齿问题越早干预效果越好。

亢晓冬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颈椎病会导致晚上盗汗吗?

颈椎病一般不会直接导致晚上盗汗,但若合并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或交感神经受压时可能出现该症状。盗汗可能与颈椎病间接相关的情况主要有颈椎交感神经受压、椎动脉供血不足、合并更年期综合征、并发甲状腺功能亢进、存在结核感染等。

1、颈椎交感神经受压

颈椎退变增生可能刺激交感神经,导致汗腺分泌异常。这类患者常伴随头晕、心悸等症状,颈椎MRI可见椎间孔狭窄。治疗需通过颈椎牵引缓解压迫,配合甲钴胺营养神经,严重者需考虑椎间盘减压手术。

2、椎动脉供血不足

颈椎病变影响椎基底动脉供血时,可能引起下丘脑调节功能障碍。这类患者多有转头性眩晕,可通过颈动脉超声确诊。建议使用倍他司汀改善循环,同时进行颈肌锻炼稳定椎体。

3、合并更年期综合征

中老年女性颈椎病患者若伴潮热盗汗,需考虑雌激素水平下降。表现为夜间汗出醒后即止,激素检测可明确。建议豆制品补充植物雌激素,严重者需妇科评估激素替代治疗。

4、并发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亢与颈椎病共存时可能出现多汗消瘦,需检测游离T3、T4。特征性表现为怕热多汗伴手抖,抗甲状腺药物如甲巯咪唑可控制症状,同时需处理颈椎原发病。

5、存在结核感染

颈椎结核患者可出现午后低热伴夜间盗汗,X线显示椎体破坏。需联合异烟肼、利福平等抗结核治疗,必要时手术清除病灶。这类患者多有结核接触史或免疫力低下基础。

颈椎病患者出现盗汗时应记录发作频率与伴随症状,完善甲状腺功能、结核菌素试验等检查。保持卧室温度适宜,选择透气棉质睡衣,避免睡前饮用咖啡或浓茶。适度进行颈椎米字操锻炼,睡眠时使用颈椎保健枕维持生理曲度。若盗汗持续两周以上或伴随体重下降,需及时排查肿瘤等全身性疾病。

蒙岭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睡觉时耳朵嗡嗡响怎么回事?

睡觉时耳朵嗡嗡响可能与神经性耳鸣、中耳炎、耳垢栓塞等因素有关。

神经性耳鸣通常由内耳毛细胞损伤或听觉神经异常放电引起,可能伴随听力下降或耳闷感。中耳炎多因细菌感染导致鼓室积液,常见耳痛、耳道分泌物增多。耳垢栓塞则是耵聍堵塞外耳道造成的声音传导障碍,可能引发耳部胀满感或轻微疼痛。针对上述情况,可遵医嘱使用甲钴胺片改善神经功能,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细菌性中耳炎,碳酸氢钠滴耳液软化耵聍。若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眩晕、剧烈头痛,需及时耳鼻喉科就诊。

日常应避免长时间佩戴耳机,控制环境噪音在60分贝以下,睡前2小时限制咖啡因摄入。

何海贤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喉科

热门标签

腹裂 高血压 脑膜瘤 酒精中毒 痉挛性脑瘫 赖氏综合征 突发性耳聋 肱骨内上髁炎 桡骨下端骨折 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