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消化内科

肠炎最新回答

小禾科普
小禾科普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如何治好肠炎
你好,以中医的观点来看那是脾胃虚弱的表现,建议你服用些健脾胃的药物,如中成药香砂六君丸之类的
分享 回答1
小禾科普
小禾科普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请教专家肠炎的表现症状是什么?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临床表现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稀水便或粘液脓血便。部分病人可有发热及里急后重感觉,故亦称感染性腹泻。肠炎按病程长短不同,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慢性肠炎病程一般在两个月以上,临床常见的有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和限局性肠炎等。
分享 回答1
武恩翠
武恩翠 主任技师 回答了该问题
肚子疼但不拉肚子、有点发烧、浑身没劲是
问题分析:你好,你目前还没有到肠炎的地步,目前还处于一个早期的症状,这些不适的症状和你发热有关系。建议你可以服用一些氟哌酸抗感染,在吃一些泰诺改善你发热的症状,之后你的症状应该就可以缓解。意见建议:建议在家休息一下,同时增加一些饮水,减少进食量,最好以稀饭、面条为主,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不要饮酒、抽烟,这样可以加快症状的好转。祝生活愉快!
分享 回答5
小禾科普
小禾科普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肠炎患者在吃东西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东西呢?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凉的东西吃多了,吃饭时间不规范,以后饮食要注意了,切记不要吃辣椒,我也有肠炎,自己多注意饮食规范个禁忌食物就没事了,望采纳
分享 回答1
小禾科普
小禾科普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肠炎该如何理化检查血象呢?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理化检查血象   (1)血液检查:血常规中的白细胞可轻度增加,血沉略有增快。   (2)大便常规或培养:多为正常,也可见到少量白细胞和红细胞。如系细菌感染可发现致病菌。
分享 回答1
小禾科普
小禾科普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最近大便老是出血还有点痛
便血有很多原因。如果便血为鲜红的,多 考虑为痔疮;如果是 淤血,多 考虑为消化道出血。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
分享 回答1
小禾科普
小禾科普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肠炎患者要避免哪些食物呢?
您好:   腹痛腹泻者,宜食少渣、易消化、低脂、高蛋白质。有些不耐受的食品如虾蟹、牛奶、花生等尽量避免食用。
分享 回答1
小禾科普
小禾科普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3岁宝宝腹泻2/日医生开了阿莫西林
小儿腹泻是常见病,多发病,要分清楚情况用药,观察是否发热,大便情况,腹泻特点,查血常规,大便化验再用药! 阿莫西林不能用,有交叉过敏危险
分享 回答1
小禾科普
小禾科普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导致肠炎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呢?
您好:   口服避孕药女性患者肠炎的危险性增加。来自美国和英国队列研究指出,口服避孕药妇女患炎症性肠病的危险性增加40%以上。1995年,汇集2个病例对照研究、7个队列研究结果的分析得出结论是:口服避孕药妇女,患溃疡性结肠炎的危险性增加29%,即长期口服避孕药或大剂量服用雌激素妇女肠炎发生的危险性高。
分享 回答1
小禾科普
小禾科普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经常腹泻是为什么?
腹泻以大便稀薄、次数增多为特点,常伴随腹胀腹痛、恶心厌食、肠鸣矢气、疲乏无力等症状。从中医的证候分析,脾胃气虚、脾肾阳虚、湿热蕴脾、食滞肠胃、寒湿困脾等均可引起腹泻。脾肾阳虚证引起的腹泻多在天亮之前发生,故也称“五更泻”。中医根据不同病机可有补脾健胃、温补脾肾、清利湿热、温中散寒等多种治法。常用的中成药有胃苓散、保和丸、参苓白术散等。常见的涩肠止泻中药有石榴皮、诃子、椿皮、肉豆蔻、金樱子等。   现代医学通常把腹泻病程超过两个月者称为慢性腹泻。大肠肿瘤、肝癌、内分泌肿瘤患者常可长期间断性发生腹泻,故慢性腹泻应认真查找原因,血样便和腹泻与便秘交替常是大肠癌的表现。大肠癌手术后常有腹泻表现,某些化疗药及放射性肠炎也可引起腹泻。   腹泻除注重病因治疗外,首先应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以及纠正酸碱平衡失调,饮食口味不可太重,应及时补充盐分,多喝水,适当增加碱性食物,防止因腹泻引起的脱水和代谢性酸中毒。   具有止泻作用的食品有糯米、小米、山药、莲子、芡实、栗子、樱桃、大枣、黑枣、柿饼等。   食疗方1:白面约200克,慢火微炒至发黄,取出少许,滚开水冲炒面,酌加糖盐调味。   食疗方2:粳米200克煮粥,至八分熟时加入茯苓粉约50克,调匀,再继续煮熟,加糖喝粥。   食疗方3:糯米100克泡后煮稀饭,近熟时加入山药100克切块,栗子100克,慢火煮熟后加糖调味。   食疗方4:莲子、芡实米(鸡头米)各50克,先泡半日,与小米50克煮粥,快熟时加大枣适量,调糖喝粥。   食疗方5:柿饼去蒂,山楂及黑枣去核各等份,切块捣烂如泥,加水煮开后加糖,酸甜可口,随时食用。   腹泻者饮食不可过多,要保证营养,也要照顾胃肠休息。饮食应少纤维素和少油脂,刺激性食品和煎炸食品,荤腥厚味均属不宜。有人喝奶会加重腹泻,可改饮酸奶。 不少成年人常有慢性腹泻,大便次数多,大便不成形。有的是早晨一起床就先去厕所,吃完早饭又去厕所,便前腹痛急迫,便意难忍,便后腹痛消失,便意不尽感。一般早上和上午大便次数较多,常因吃凉食水果、腹部受凉、精神紧张、吃韭菜喝牛奶后,腹泻加重。许多患者病情反复、迁延难愈,病程可长达数年以上,去医院检查一般无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也不是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 医学将这种慢性腹泻称之为肠易激综合症,属胃肠功能性紊乱的疾病范畴。慢性腹泻患者很痛苦,怕出门,怕出去旅游,一出门首先做的事就是上厕所,因为一有便意,非上厕所不可。   中医认为是健康原动力不足导致脾胃功能虚弱、脾气不足,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功能受损,胃肠功能紊乱,是造成慢性腹泻的根本原因。 慢性腹泻   症状:发烧、体重持续下降。   原因:压力是导致腹泻的重要原因。   解决方法:若腹泻持续,可能导致脱水。所以要多喝水,补充水分。注意不喝冷水,并适当吃些止泻药。少吃或不吃煎炸、油腻食物。 有些女性在月经来潮前后或者每次月经期间出现大便泄泻 ,泻时小腹疼痛 ,每日次数多少不等 ,可为溏便 ,也可为水样便 ,甚或进食之物完全排出 ;伴有神疲力乏 ,脘腹胀满 ,饮食不香 ;日行数次 ,经净泻止 ,这在临床上称为经行腹泻。   对于此病的发病原因 ,现代医学认为与女性月经期间体内激素比例失调有关。而中医则认为经行泄泻多与素体脾虚肾弱有关。脾气虚弱 ,脾的运化水湿功能失常 ,所以出现泄泻 ;肾虚 ,命门清冷 ,不能温煦脾阳 ,也将导致泄泻。   中医对此病辨证施治 ,疗效显著。根据症状 ,将其分为脾虚和肾虚两类 :   ( 1)脾虚型 :表现为行经期或行经之前 ,大便稀薄 ,或面目及四肢浮肿 ,腹部胀满 ,舌质淡红 ,舌苔白腻 ,饮食不思 ,神疲肢乏 ,经行量多 ,经色淡浅 ,经质稀薄 ,脉象濡缓。方用参苓白术健脾汤。此方具有健脾益气 ,化湿调经之功效。   若两胁胀满 ,兼腹痛即泻的经行腹泻 ,可采用白芍痛泻散 :白术 15克 ,芍药 15克 ,陈皮 10克 ,防风 10克。   ( 2)肾虚型 :表现为头昏耳鸣 ,肢冷畏寒 ,经行大便泄泻 ,或清晨起床泄泻不止 ,腰骶酸软 ,月经色淡 ,经质清稀 ,舌苔白润 ,脉象沉迟。   方用党茯白术健固汤 :党参 15克 ,吴茱萸 15克 ,补骨脂 15克 ,茯苓 15克 ,白术 15克 ,肉豆蔻 15克 ,薏苡仁 15克 ,巴戟天 10克 ,五味子 10克。此方具有健脾固肠 ,温肾扶阳之功效。
分享 回答1
小禾科普
小禾科普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中医治疗肠炎应该注意什么呢?
  您好:   (1)辨病缓急:慢性泄泻发病缓慢,病程较长,迁延日久,每因饮食不当,劳倦过度而复发,常以脾虚证为主。或病久及肾,出现五更泄泻,腰膝怕冷,是命门火衰,脾肾同病,治疗则脾肾同治。   (2)辨病重:一般泄泻,若脾胃不败,饮食如常,多属轻证,预后良好。若泄泻不能食,形体消瘦,泄下无度;或久泻滑脱不禁,致津伤液竭,则每有亡阴、亡阳之变,多属重证。《中藏经》说:“病洞泄不下食,脉急则死。”可见能食与不能食,对于权衡泄泻的轻重有重要意义。   (3)辨寒虚:凡病程较长,腹痛不甚,腹痛喜按,小便利,不渴,多属虚证。粪质清稀如水,腹痛喜温,畏寒胀冷,完谷不化,手足欠温,多属寒证。   (4)辨兼挟证:泻而兼有恶寒自汗、发热头痛、脉浮者,为挟风;泄泻发生在炎夏酷暑季节,症见身热烦渴、头重自汗、脉濡数,为挟暑;泄泻而兼脘腹痞闷,嗳腐酸臭,为挟伤食。
分享 回答1
小禾科普
小禾科普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滥用药物也是引起肠炎的一个原因吗?
您好:   滥用抗生素,改变了肠道存在的微生物区系,或出现耐抗生素菌株而引起的肠炎。此外,休息无规律和精神过度紧张也是引起此病的一个原因。还有少数肠炎病因不明。
分享 回答1
小禾科普
小禾科普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腹泻大便不成形
可以服用益生菌制剂,如丽珠肠乐,培菲康,整肠生等,饮食规律,不吃生冷辛辣,戒酒,注意保暖,若不好消化内科肠镜检查,若经常胃痛,也应胃镜检查。
分享 回答1
小禾科普
小禾科普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寄生虫性肠炎是什么?
  寄生虫性肠炎见鞭毛虫、球虫、弓形虫、蛔虫、钩虫等引起的肠炎。   寄生虫引起的肠炎以溶组织内阿米巴较为常见。
分享 回答1
小禾科普
小禾科普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换季季节如何做到预防肠炎呢?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在此换季季节预防肠炎主要要注意以下六点:   一、注意家居卫生、装纱窗、扑灭苍蝇、蟑螂,并注意保持环境清洁。   二、避免吃生冷不洁食物。   三、避免带小儿到公共场所。   四、小儿之食器注意安全及清洁。   五、隔离病人及小心处理其排泄物。   六、注意个人卫生及卫生教育,尤其带小孩的人,要常常洗手,给儿童换尿布以后即要洗手;在接触儿童分泌物后亦要洗手,以免细菌传染给儿童。
分享 回答1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疾病诊疗 更多

更多

热门标签

上火 腹痛 风湿热 胃肿瘤 颈椎结核 阑尾肿瘤 脑囊虫病 痉挛性截瘫 角膜营养不良 藏毛窦和藏毛囊肿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