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密度低可能由钙摄入不足、缺乏运动、维生素D缺乏、内分泌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日照、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
1. 钙摄入不足日常饮食中奶制品、豆制品等含钙食物补充不足,长期可能导致骨量流失。建议每日摄入300毫升牛奶或等量钙强化食品,配合负重运动。
2. 缺乏运动长期久坐或卧床会减弱骨骼机械负荷刺激,导致骨形成减少。每周进行3-5次快走、跳绳等负重运动有助于维持骨量。
3. 维生素D缺乏日照不足或吸收障碍会影响钙质沉积。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低于20ng/ml时需补充维生素D制剂,如骨化三醇胶丸、阿法骨化醇软胶囊。
4. 内分泌疾病可能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库欣综合征等因素有关,通常伴随骨折易发、身高变矮等症状。需使用唑来膦酸注射液等抗骨吸收药物,并治疗原发病。
建议定期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避免吸烟酗酒,适量增加三文鱼、黑芝麻等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