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性惊厥不属于癫痫,但可能与癫痫存在一定关联。热性惊厥多见于6个月至5岁儿童,通常由高热诱发,表现为短暂全身抽搐;癫痫则是慢性脑功能障碍疾病,发作与发热无直接关系。两者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预后上均有差异。
热性惊厥具有年龄依赖性特征,多发生在体温快速上升期。典型表现为意识丧失、四肢强直或阵挛性抽动,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5分钟。发作后患儿可恢复正常状态,无神经系统后遗症。这种情况与遗传因素相关,患儿家族中常有类似病史。治疗以物理降温为主,如温水擦浴或退热贴,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等退热药物。
癫痫发作具有反复性和自发性特点,可由脑损伤、结构异常或遗传代谢疾病引起。发作形式多样,包括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失神发作等,发作后常有嗜睡或意识模糊。诊断需结合脑电图和影像学检查。治疗需长期规律使用抗癫痫药物,如左乙拉西坦片、丙戊酸钠缓释片等。部分难治性癫痫可能需手术治疗。
若患儿出现热性惊厥,家长应保持镇定,将患儿侧卧防止误吸,记录发作时间和表现。首次发作或发作持续时间超过5分钟需及时就医。对于有热性惊厥史的儿童,发热期间应密切监测体温,避免体温骤升。日常注意增强体质,预防感染性疾病。若出现无热惊厥或神经系统异常表现,需警惕癫痫可能,应尽早就诊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