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齿患者应避免食用高糖食物、黏性食物、酸性食物、过硬食物及碳酸饮料,可适量选择低糖高纤维食物。龋齿主要由细菌分解糖分产酸腐蚀牙釉质引起,需结合饮食调整与专业治疗控制病情发展。
一、高糖食物蔗糖、蜂蜜、蛋糕等精制糖类会为口腔细菌提供代谢原料,加速产酸过程导致龋洞加深。链球菌等致龋菌利用糖分生成葡聚糖形成牙菌斑,建议用木糖醇等代糖。龋齿急性发作期需完全禁食糖果,稳定期每周摄入不超过2次。
二、黏性食物软糖、年糕等黏着性食物易滞留牙缝,延长糖分与牙齿接触时间。这类食物残留可能引发邻面龋,食用后需立即用牙线清洁。乳牙龋患者更需避免太妃糖类食品,家长需监督儿童进食后漱口。
三、酸性食物柑橘、醋等酸性物质会直接软化牙釉质,与细菌产酸形成协同破坏。pH值低于5.5时牙釉质开始脱矿,已有龋损者应限制每日酸性水果摄入量在200克内,食用后30分钟内不宜刷牙。
四、过硬食物坚果、冰块等可能造成龋坏牙体组织崩解,尤其对已进行充填治疗的牙齿存在修复体脱落风险。深龋患者咀嚼压力可能引发牙髓暴露,建议将坚硬食材加工为粉末或糊状后食用。
五、碳酸饮料可乐等含磷酸饮料会加速钙质流失,其糖分含量相当于每日建议摄入量的3倍。长期饮用可能导致猖獗性龋齿,建议改用无糖茶饮。使用吸管饮用可减少牙齿接触,但无法完全避免危害。
龋齿患者日常应增加乳制品、绿叶蔬菜等富含钙磷的食物,选用含氟牙膏配合巴氏刷牙法。每餐后使用牙线清理邻接面,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与涂氟治疗。中重度龋损需及时进行复合树脂充填或嵌体修复,避免继发牙髓炎。儿童患者家长需帮助建立每日刷牙打卡制度,控制零食摄入频次在3次/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