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低密度灶不一定是肿瘤,可能由肝囊肿、肝血管瘤、肝脓肿、肝癌等多种疾病引起,需结合影像学特征与病理检查综合判断。
1、肝囊肿肝囊肿是常见的良性病变,多为先天性或退行性改变,影像学表现为边缘光滑的圆形低密度灶。无症状者无须治疗,较大囊肿可考虑穿刺引流。
2、肝血管瘤肝血管瘤属于良性肿瘤,可能与激素水平或血管发育异常有关,增强CT呈现特征性填充征象。直径小于5厘米且无症状者可定期观察。
3、肝脓肿肝脓肿多由细菌或寄生虫感染导致,常伴有发热、肝区疼痛,CT显示低密度灶伴环形强化。需进行抗感染治疗,必要时行穿刺引流。
4、肝癌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表现为不规则低密度灶,可能伴随甲胎蛋白升高。需通过增强影像或活检确诊,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介入治疗等。
发现肝脏低密度灶应完善增强CT或MRI检查,避免高脂饮食并戒酒,遵医嘱定期复查监测病灶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