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可通过定期眼科检查、控制眼压、避免诱发因素、合理用药、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等方式预防发作。青光眼可能与遗传、眼内压升高、眼部外伤、眼部炎症、糖尿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眼痛、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症状。
1、定期眼科检查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眼科检查,包括眼压测量、眼底检查和视野检查。有青光眼家族史、高度近视或糖尿病患者应缩短检查间隔至6个月。早期发现眼压异常或视神经损伤可及时干预,避免不可逆视力损害。检查时需配合医生完成角膜厚度测量等专项评估。
2、控制眼压保持眼压在10-21毫米汞柱的安全范围是关键。可通过遵医嘱使用布林佐胺滴眼液、拉坦前列素滴眼液等降眼压药物。避免长时间低头、穿紧身衣领等可能升高眼压的行为。控制每日液体摄入量在2000毫升内,分次少量饮用。眼压监测显示异常波动时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避免诱发因素黑暗环境中瞳孔扩大可能诱发闭角型青光眼发作,建议夜间保持适度照明。避免使用含麻黄碱的感冒药等可能升高眼压的药物。情绪激动、过度疲劳、寒冷刺激均为常见诱因,发作期需保持情绪平稳。急性发作时会出现剧烈眼痛伴头痛,须立即就医进行前房穿刺等急救处理。
4、合理用药需严格遵医嘱使用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酒石酸溴莫尼定滴眼液等处方药物,不可自行增减剂量。两种以上滴眼液使用时需间隔5分钟,避免药物相互冲洗。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继发青光眼,长期用药者应定期监测眼压。用药期间出现眼部充血或视力模糊需及时复诊。
5、健康生活方式坚持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有助于改善眼部微循环,但举重等屏气动作可能升高眼压。饮食需补充深色蔬菜中的叶黄素和蓝莓花青素等护眼营养素,限制咖啡因摄入。保证7-8小时睡眠,侧卧时避免患眼受压。戒烟可降低血管痉挛导致的视神经缺血风险。
日常生活中应避免长时间阅读或使用电子屏幕,每用眼40分钟休息5分钟。外出佩戴防紫外线眼镜,夏季注意补充水分。突发视物模糊伴虹视现象时,应立即测量眼压并按医嘱使用甘露醇注射液等急救药物。建议家属学习眼压测量和急救按摩手法,发作时协助患者保持半卧位并尽快送医。建立包含用药记录、眼压变化的生活日记,复诊时供医生参考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