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用药可能存在副作用,具体与药物种类及个体差异有关。常用药物包括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祛痰药、抗生素、抗过敏药等,不同药物副作用表现不同。
1、支气管扩张剂沙丁胺醇气雾剂、特布他林片等支气管扩张剂可能引起心悸、手抖、肌肉震颤等反应。这类药物通过激活β受体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但可能兴奋心脏和骨骼肌。长期过量使用可能降低药物敏感性,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
2、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吸入剂、泼尼松片等可能诱发口腔念珠菌感染、声音嘶哑等局部反应,长期全身使用可能导致骨质疏松、血糖升高。吸入给药后需漱口减少残留,定期监测骨密度和血糖指标。
3、祛痰药氨溴索口服液、乙酰半胱氨酸颗粒可能引起胃肠不适或过敏反应。这类药物通过调节黏液分泌改善排痰功能,但可能刺激胃肠黏膜。出现皮疹或腹泻应停药并及时告知医生。
4、抗生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左氧氟沙星片等用于细菌感染时,可能引发腹泻、皮疹或肝功能异常。滥用抗生素易导致耐药性,需通过痰培养明确病原体后针对性用药。
5、抗过敏药孟鲁司特钠片、氯雷他定片等可能产生头痛、嗜睡等反应。这类药物通过阻断炎症介质缓解气道高反应性,但部分人群对药物代谢较敏感,驾驶前需谨慎使用。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用药期间应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与表现,定期复查肺功能与血常规。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烟雾刺激,适当进行呼吸操锻炼。冬季注意保暖防感冒,症状加重时及时复诊调整用药方案,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更换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