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泡茶水可能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主要与茶叶中成分氧化、微生物滋生等因素有关。久泡茶可能导致茶多酚过度氧化、咖啡因浓度升高,并增加霉菌污染风险。
茶叶浸泡时间超过6小时后,茶多酚会逐渐氧化成茶褐素,失去抗氧化活性,同时单宁酸持续释放可能刺激胃肠黏膜。水温下降至40℃以下时,茶水可能成为微生物培养基,常见的有青霉菌、曲霉菌等。隔夜茶水中亚硝酸盐含量可能轻微上升,但通常不会达到危害剂量。金属茶具长时间浸泡可能溶出微量铝、铅等重金属元素。
使用陶土或紫砂壶冲泡时,茶具孔隙可能残留茶垢滋生细菌。夏季室温存放超过8小时的茶水,微生物繁殖速度明显加快。部分人群饮用久泡茶后可能出现心悸、胃部不适等咖啡因不耐受反应。糖尿病或消化性溃疡患者应特别注意避免饮用隔夜冷茶。
建议使用玻璃或陶瓷茶具,单次冲泡时间控制在4-6分钟,未饮用完的茶水应密封冷藏并在12小时内饮用完毕。出现絮状沉淀或酸味时应立即丢弃。日常饮茶可选择抗氧化性较强的白茶、黄茶,避免反复冲泡同一批茶叶超过3次。饮茶后出现持续腹痛、腹泻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查食源性疾病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