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痛可能由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性疾病、盆腔粘连、间质性膀胱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干预、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
1、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与经血逆流、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经期加重性疼痛、性交痛。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地诺孕素片、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等药物控制病灶。
2、盆腔炎性疾病盆腔炎性疾病多与细菌上行感染相关,常伴随异常阴道分泌物、发热。需规范使用头孢曲松钠、多西环素、甲硝唑等抗生素,急性期需卧床休息。
3、盆腔粘连盆腔粘连通常继发于手术或感染,可能引起持续性隐痛及排便异常。轻症可通过盆底肌训练改善,严重者需行腹腔镜粘连松解术。
4、间质性膀胱炎间质性膀胱炎病因尚未明确,特征为膀胱充盈时疼痛加剧。可采用膀胱水扩张术联合口服阿米替林、戊聚糖多硫酸钠等药物缓解症状。
建议保持规律作息,避免久坐及过度劳累,疼痛发作时可尝试热敷下腹部,若症状持续加重需及时至妇科或泌尿外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