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炎可通过脑脊液检查、脑电图检查、影像学检查、病原学检查、血液检查等方式诊断。脑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自身免疫反应、寄生虫感染、真菌感染等原因引起。
1、脑脊液检查脑脊液检查是诊断脑炎的重要手段,通过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样本,检测其中的白细胞计数、蛋白质含量、葡萄糖水平等指标。病毒性脑炎通常表现为淋巴细胞增多,而细菌性脑炎则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脑脊液培养或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可帮助明确病原体类型。该检查需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存在低概率的穿刺后头痛或感染风险。
2、脑电图检查脑电图通过记录大脑电活动评估脑功能状态,脑炎患者常出现弥漫性或局灶性慢波活动,严重者可检测到癫痫样放电。该检查对评估脑炎严重程度和预后具有重要价值,特别适用于出现意识障碍或癫痫发作的患者。检查过程无创且安全,但可能因患者配合度影响结果准确性。
3、影像学检查头颅CT或MRI能直观显示脑组织病变,病毒性脑炎多表现为颞叶或额叶异常信号,细菌性脑炎可能伴随脑脓肿形成。MRI对早期病变的敏感性高于CT,弥散加权成像可发现急性期缺血改变。增强扫描有助于鉴别肿瘤或血管性病变。检查时需保持体位静止,金属植入物患者需提前告知医生。
4、病原学检查通过血清学检测、脑脊液PCR或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可特异性识别病原体如单纯疱疹病毒、乙型脑炎病毒等。血清IgM抗体阳性提示急性感染,恢复期IgG抗体滴度升高4倍以上具有诊断意义。新型测序技术能快速检测未知病原体,但成本较高且对实验室条件要求严格。
5、血液检查血常规可发现白细胞升高或降低,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水平有助于鉴别细菌或病毒感染。肝肾功能、电解质检查能评估全身状况,HIV抗体检测对免疫缺陷相关脑炎诊断尤为重要。血液培养对败血症继发脑炎有确诊价值,但阳性率受抗生素使用影响。
出现持续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或行为异常时,应及时到神经内科就诊。检查期间应保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加重颅内压。饮食宜选择易消化高蛋白食物,补充足够水分。确诊后需严格遵医嘱进行抗病毒或抗生素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期复查评估疗效。疫苗接种是预防部分病毒性脑炎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