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伴随痛经、慢性盆腔痛、性交痛、排便疼痛及不孕等症状。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生长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常见于卵巢、输卵管、盆腔腹膜等位置,异位的子宫内膜会随月经周期发生出血和炎症反应,导致一系列症状出现。
1、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痛经多为继发性,疼痛程度逐渐加重,常在月经来潮前1-2天开始,持续至月经结束。疼痛部位多在下腹部、腰骶部,可能放射至大腿内侧。异位内膜出血刺激周围组织产生前列腺素,导致子宫收缩增强和局部炎症反应。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萘普生钠片等非甾体抗炎药,或醋酸甲羟孕酮片等激素类药物。
2、慢性盆腔痛约70%患者会出现非周期性盆腔疼痛,表现为下腹隐痛或坠胀感,可能持续存在或在月经期加重。疼痛与异位病灶引起的局部粘连、神经浸润及炎症反应有关。妇科检查可能触及固定压痛的结节或附件包块。治疗需结合病情严重程度,轻者可尝试热敷缓解,重者可能需要腹腔镜手术切除病灶。
3、性交痛深部性交痛是典型症状之一,尤其在子宫直肠陷凹或骶韧带存在异位病灶时更为明显。性交时阴茎顶撞盆腔脏器导致病灶受到机械刺激,引发剧烈疼痛。部分患者因此回避性生活,影响夫妻关系。治疗可考虑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如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或采取保守性手术治疗。
4、排便疼痛当异位内膜侵犯直肠或直肠周围组织时,月经期可能出现排便疼痛、里急后重感甚至周期性便血。病灶导致肠壁水肿和痉挛,严重者可形成肠梗阻。需与肠道炎症性疾病鉴别,肠镜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治疗需多学科协作,严重者可能需要肠管部分切除术。
5、不孕约30%-50%患者合并不孕,机制包括盆腔粘连影响输卵管拾卵功能、卵巢储备下降、卵子质量受损及子宫内膜容受性改变等。轻度患者可通过监测排卵指导同房,中重度可能需要辅助生殖技术。腹腔镜手术可改善生育环境,但需注意保护卵巢功能。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上可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亚麻籽,减少红肉摄入。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盆腔血液循环,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妇科检查监测病情变化,出现症状加重或新发症状应及时就医。心理疏导也很重要,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帮助缓解焦虑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