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状病毒感染主要由粪口传播、接触污染物体、免疫力低下、病毒变异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补液治疗、抗病毒药物、疫苗接种、卫生管理等方式干预。
1. 粪口传播病毒通过感染者粪便污染水源或食物传播,接触后未洗手进食导致感染。治疗需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蒙脱石散可保护肠黏膜,消旋卡多曲减少肠道分泌。
2. 接触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玩具、门把手等物体后经口摄入。建议家长使用含氯消毒剂清洁环境,患儿可服用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必要时静脉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
3. 免疫力缺陷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或存在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时易感,常伴发热、水样便。需监测血常规指标,重症可使用人轮状病毒免疫球蛋白,同时补充锌剂促进修复。
4. 病毒变异轮状病毒A组G/P血清型变异可能导致疫苗保护力下降,表现为呕吐腹泻加重。需采集粪便样本进行PCR分型检测,必要时调整补液方案并联合干扰素治疗。
注意餐具煮沸消毒,腹泻期间给予米汤、苹果泥等低渣饮食,接种五价轮状病毒疫苗可降低重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