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细菌性肺炎是指在病毒性感染、慢性基础疾病或其他因素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后,由细菌继发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常见致病菌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加剧、脓痰、胸痛等。
1、发病机制继发性细菌性肺炎多发生于呼吸道病毒感染后,病毒损伤呼吸道黏膜屏障,使细菌更易定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患者因免疫功能受损,细菌清除能力下降,易发生继发感染。长期卧床或吞咽功能障碍者可能因误吸导致细菌性肺炎。
2、临床表现典型症状包括高热寒战、咳嗽咳黄脓痰,部分患者出现胸痛和呼吸困难。体格检查可闻及肺部湿啰音,严重者可能出现口唇紫绀。血液检查常见白细胞计数升高,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胸部X线或CT显示肺部新发浸润影。
3、诊断依据诊断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有明确前驱病毒感染史或基础疾病者出现呼吸道症状加重时需警惕。痰培养或血培养可明确病原菌,降钙素原检测有助于鉴别细菌感染。重症患者需进行动脉血气分析评估氧合状况。
4、治疗原则治疗以抗生素为主,轻症可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呋辛酯片或左氧氟沙星片。中重度患者需静脉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等广谱抗生素。同时需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给予氧疗、化痰等支持治疗。
5、预防措施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和流感疫苗可降低发病风险。慢性病患者应加强原发病管理,避免受凉和过度劳累。出现呼吸道症状时应尽早就医,避免滥用抗生素。住院患者需注意体位排痰,预防误吸。
继发性细菌性肺炎患者需保证充足营养摄入,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等。恢复期可进行呼吸训练如腹式呼吸,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戒烟并减少接触呼吸道刺激物。若咳嗽持续超过2周或出现咯血、体重下降等症状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