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出现腹泻可能是疾病进展的表现,但并非绝对提示晚期,需结合肾功能损害、高钙血症、淀粉样变性、感染等因素综合评估。
1、肾功能损害骨髓瘤细胞产生的轻链蛋白可沉积在肾小管,导致范可尼综合征或肾小管酸中毒,表现为渗透性腹泻。需通过水化治疗、血浆置换降低轻链负荷,药物可选硼替佐米、来那度胺等。
2、高钙血症骨质破坏释放大量钙离子,血钙超过3.5mmol/L时可抑制肠道平滑肌收缩,引发便秘与腹泻交替。静脉输注生理盐水联合降钙素治疗,药物包括帕米膦酸二钠、唑来膦酸。
3、淀粉样变性轻链蛋白沉积在消化道自主神经丛,导致肠道动力紊乱和吸收不良性腹泻。需进行自体干细胞移植联合蛋白酶体抑制剂治疗,药物有卡非佐米、伊沙佐米。
4、机会性感染免疫功能低下时易合并艰难梭菌感染或巨细胞病毒性肠炎,表现为水样便伴发热。需进行病原学检测后针对性使用万古霉素、更昔洛韦等抗感染药物。
建议监测24小时尿轻链定量及腹部CT,腹泻期间注意补充电解质溶液,避免进食高渗性食物加重肠道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