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内钙化灶通常不是癌症,多数为陈旧性炎症或组织修复后的良性改变。钙化灶形成原因主要有陈旧性感染、血管病变、创伤愈合、代谢异常等。
1. 陈旧性感染:既往结核、寄生虫感染等可能导致脾脏局部钙盐沉积,通常无须治疗,定期影像学复查即可。
2. 血管病变:脾梗死或血管瘤钙化后形成钙化灶,若无症状可不处理,伴随脾功能异常时需评估是否需脾切除。
3. 创伤愈合:脾脏外伤后血肿机化过程中可能形成钙化,这类钙化灶边缘清晰且长期稳定。
4. 代谢异常:高钙血症或某些遗传代谢病可能引发脾脏钙化,需结合血液检查排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疾病。
建议每6-12个月通过超声或CT监测钙化灶变化,日常避免剧烈运动以防脾脏外伤,发现脾区疼痛或发热等症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