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呕吐通常提示病情较为严重,可能与肠腔完全阻塞、肠管缺血坏死等急症相关。肠梗阻按病因可分为机械性、动力性、血运性三类,呕吐物性状从胃内容物到粪水样改变往往反映梗阻部位高低与病情进展。
高位肠梗阻早期即可出现频繁呕吐,伴随腹胀不明显,呕吐物多为胃液或胆汁。随着梗阻时间延长,脱水与电解质紊乱风险显著增加。低位肠梗阻初期呕吐较少,但后期可呕出粪臭样液体,腹胀进行性加重,腹部X线可见阶梯状气液平面。绞窄性肠梗阻呕吐物可能带血,伴有剧烈腹痛、腹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需紧急手术干预避免肠穿孔。
部分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呕吐症状较轻,通过胃肠减压、禁食等保守治疗可缓解。但若呕吐物出现咖啡渣样物质或鲜血,或伴随持续腹痛无缓解、肛门停止排气排便超过24小时,往往提示发生肠绞窄或穿孔。老年患者因痛觉迟钝,可能仅表现为呕吐伴意识模糊,容易延误诊治。
肠梗阻患者应绝对禁食并立即就医,通过腹部CT等检查明确梗阻部位与性质。治疗包括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必要时行肠粘连松解术或肠切除吻合术。日常需避免暴饮暴食,腹部手术后早期下床活动预防粘连,出现持续腹痛呕吐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