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掉入胆管通常表现为右上腹剧痛、黄疸和发热。胆结石进入胆管可能引发胆管炎或胰腺炎,主要症状包括突发性绞痛、皮肤巩膜黄染、寒战高热、恶心呕吐、尿液深黄等。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突发性绞痛结石卡在胆管时会引起胆绞痛,疼痛多位于右上腹或剑突下,呈持续性绞痛伴阵发性加剧,可能向右肩背部放射。疼痛常因进食油腻食物诱发,持续数小时不缓解。这种情况需通过超声或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确诊,治疗可选用山莨菪碱注射液解痉,或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
2、皮肤巩膜黄染胆管梗阻导致胆汁排出受阻时,胆红素反流入血会引起黄疸。早期可见巩膜黄染,随病情进展出现皮肤黏膜黄染,粪便颜色变浅呈陶土色。血液检查显示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显著升高。需通过胆管支架置入或手术解除梗阻,药物可选用熊去氧胆酸胶囊促进胆汁排泄。
3、寒战高热合并细菌感染时会出现弛张热,体温可达39-40摄氏度,伴随畏寒寒战。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这种情况提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需紧急静脉注射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抗感染,必要时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
4、恶心呕吐胆道压力增高会刺激迷走神经,引发反射性胃肠反应。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吐出胆汁。症状持续可能引发脱水或电解质紊乱。治疗时可使用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止吐,同时禁食胃肠减压,待梗阻解除后逐步恢复饮食。
5、尿液深黄尿液中尿胆原含量增加会使颜色加深呈浓茶色,这是胆红素经肾脏排出的表现。尿常规检查可见尿胆红素阳性。这种情况需与溶血性黄疸鉴别,通过肝功能检查和影像学确认胆管梗阻部位。梗阻解除前可静脉补充维生素K1注射液预防凝血障碍。
胆结石掉入胆管属于急症,确诊后应严格禁食油腻食物,选择低脂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等。急性发作期需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疼痛。日常应保持规律进食习惯,控制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摄入,肥胖患者需逐步减重。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腹部超声监测结石复发情况,出现腹痛或黄疸症状需立即返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