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恶心呕吐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物理缓解、药物治疗、就医检查等方式处理。恶心呕吐通常由饮食不当、胃肠感染、食物过敏、晕动症、肠梗阻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暂停固体食物4-6小时,呕吐缓解后给予米汤、稀粥等流质食物,避免油腻或刺激性食物。少量多次喂食,每次不超过50毫升,观察2小时无呕吐再继续进食。母乳喂养婴儿可减少单次哺乳量,增加哺乳频率。
2、补充水分使用口服补液盐兑温水少量多次喂服,每次5-10毫升,间隔10分钟。可尝试含电解质的功能饮料或稀释苹果汁。若出现尿量减少、哭时无泪等脱水表现,需立即就医静脉补液。
3、物理缓解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胃肠蠕动,保持上半身抬高30度卧位。使用薄荷精油棉球置于鼻前缓解恶心感,或按压内关穴。保持环境通风,避免接触油烟等刺激性气味。
4、药物治疗细菌性胃肠炎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保护胃肠黏膜,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菌群。剧烈呕吐可短期使用多潘立酮混悬液,但2岁以下慎用。病毒性感染以对症支持为主,避免滥用抗生素。
5、就医检查若呕吐物带血或胆汁、持续超过24小时、伴随高热或意识改变,需排除肠套叠、脑膜炎等急症。通过血常规、腹部超声等检查明确病因,肠梗阻需禁食胃肠减压,严重脱水需住院静脉补液治疗。
日常需注意餐具消毒,避免生冷食物,培养饭前洗手习惯。呕吐后使用温水漱口清洁口腔,及时更换被污染的衣物。记录呕吐频率和性状变化,就诊时向医生详细描述。恢复期逐步增加饮食种类,优先选择香蕉、馒头等低渣食物。保持居住环境整洁,定期开窗通风,减少病原体接触机会。观察精神状态和尿量变化,出现嗜睡或眼窝凹陷等脱水征兆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