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瘙痒需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抓挠、选择棉质内裤、及时就医排查病因、谨慎使用洗液。外阴瘙痒可能由阴道炎、外阴皮肤病、过敏反应、糖尿病或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引起,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针对性处理。
1、保持清洁干燥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避免使用肥皂或刺激性洗剂。清洗后轻轻拍干水分,不可用力擦拭。经期需增加更换卫生巾频率,避免长时间使用护垫。出汗后及时清洁,防止潮湿环境滋生细菌。清洗时注意从前向后方向,避免肛门处细菌污染外阴。
2、避免抓挠瘙痒时切忌用力抓挠,以免造成皮肤破损引发感染。可通过冷敷缓解瘙痒感,使用干净毛巾包裹冰袋敷于外阴,每次不超过10分钟。修剪指甲避免无意识抓挠时划伤皮肤。夜间可佩戴棉质手套防止睡梦中抓挠。穿着宽松衣物减少摩擦刺激。
3、选择棉质内裤穿着100%纯棉透气内裤,避免化纤材质。内裤需每日更换并用热水烫洗,阳光下晾晒杀菌。不穿紧身裤、丁字裤等压迫性服饰。新购内裤需充分洗涤后再穿,去除残留化学制剂。经期可选择专用透气型生理内裤,保持干爽舒适。
4、及时就医排查持续瘙痒超过3天或伴随异常分泌物需就医检查。医生可能进行白带常规、血糖检测或过敏原筛查。真菌感染可使用克霉唑栓,细菌性阴道炎常用甲硝唑片,滴虫性阴道炎需口服替硝唑。激素缺乏引起的外阴萎缩需局部使用雌激素软膏。
5、谨慎使用洗液市售妇科洗液可能破坏阴道酸碱平衡,加重症状。除非医生指导,否则不建议常规使用。过敏体质者需避开含香料、防腐剂产品。出现灼热感应立即停用并用大量清水冲洗。日常护理仅需温水清洁,特殊情况可使用医用生理盐水冲洗。
日常饮食需控制高糖食物摄入,糖尿病患者更需严格监测血糖。适当补充含益生菌的酸奶有助于维持菌群平衡。避免食用已知过敏食物如海鲜、坚果等。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增强免疫力。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痊愈后3个月内建议使用避孕套。定期进行妇科检查,40岁以上女性建议每年检测激素水平。发现外阴皮肤增厚、色素改变等异常需及时活检排除恶变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