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学龄前

孩子6岁、因为上幼儿园、也不会关心大便问题、不知什么时候起、经常不大便、不去干扰几乎不大便、就算有便

| 2人回复

问题描述

医生回答专区

卢成瑜
卢成瑜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立即预约
马保海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立即预约

医生推荐

相似问题

推荐 弱视家长最关心的四个问题

弱视是儿童常见视力发育障碍,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诊断标准、治疗时机、矫正方法和预后效果四个方面。

1、诊断标准:

弱视诊断需结合视力检查和眼部结构评估。3岁以上儿童矫正视力低于0.8或双眼视力差超过两行即需警惕。常见类型包括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和形觉剥夺性弱视,需通过散瞳验光、眼底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

2、治疗时机:

3-6岁是弱视黄金干预期,12岁前视觉系统仍具可塑性。早发现早治疗可显著提升疗效,超过12岁后治疗效果明显下降。建议每半年进行专业视力筛查,发现异常立即干预。

3、矫正方法:

治疗需根据类型制定个性化方案。屈光不正者需配戴合适眼镜,配合遮盖疗法强迫弱视眼使用。精细目力训练如穿珠、描画可刺激视觉发育,严重病例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弱视治疗仪。

4、预后效果:

规范治疗下70%患儿视力可提升至0.8以上。疗效与治疗依从性密切相关,需持续随访2-3年防止复发。部分重度弱视可能残留视力缺陷,需长期视觉训练维持效果。

日常需保证每天2小时户外活动促进远视储备,控制电子屏幕时间在20分钟以内。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A胡萝卜、菠菜和DHA深海鱼,建立规律作息避免视疲劳。治疗期间家长应记录遮盖日记,定期复查时携带既往检查报告对比疗效,避免自行调整治疗方案。保持积极心态,多数患儿通过系统治疗可获得满意视力。

科普推荐

查看更多科普
查看更多科普

医院推荐

更多

行业资讯

热门标签

霍乱 房性早搏 脑囊虫病 腹膜后肿瘤 肩手综合征 局部麻醉药中毒 缺铁性吞咽困难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 骨纤维异样增殖症 主动脉假性动脉瘤

医药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