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瘾属于精神类疾病,在医学上称为酒精使用障碍。酒精使用障碍主要表现为对酒精的强烈渴望、难以控制饮酒行为、耐受性增加以及戒断反应,可能由遗传因素、心理压力、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引起。
1、遗传因素酒精使用障碍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家族中有酒精依赖病史的人群患病概率较高,可能与某些基因影响酒精代谢或大脑奖赏机制有关。这类人群需特别注意控制饮酒量,避免长期大量饮酒导致依赖。建议定期进行健康评估,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干预。
2、心理压力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可能诱发酒精使用障碍。部分人群通过饮酒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逐渐形成心理依赖。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有助于纠正错误的应对方式,建立健康的压力释放途径。同时培养运动、社交等替代性减压方式。
3、社会环境社交场合频繁饮酒的文化氛围可能促使酒精使用障碍发生。工作应酬、朋友聚会等场景中的劝酒行为容易导致饮酒量超出可控范围。改变社交方式,选择无酒精饮品替代,明确表达戒酒意愿有助于减少环境诱惑。必要时可暂时回避高风险社交场景。
4、神经适应长期饮酒会导致大脑神经递质系统发生适应性改变。酒精持续刺激多巴胺分泌,使大脑对酒精产生依赖,戒断时出现烦躁、手抖等不适症状。这种情况需要医学干预,医生可能开具纳曲酮、阿坎酸等药物帮助调节神经功能,但须严格遵医嘱使用。
5、共病情况酒精使用障碍常伴随焦虑症、抑郁症等其他精神疾病。这些疾病可能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双重诊断需要专业机构进行系统评估,制定包含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综合方案。常用药物包括舍曲林、帕罗西汀等抗抑郁药,但禁止自行与酒精混合服用。
酒精使用障碍患者应建立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诱发饮酒欲望。饮食注意补充B族维生素和优质蛋白,帮助修复酒精损害的神经系统。培养书法、园艺等需要专注力的兴趣爱好有助于转移注意力。家属需给予充分理解支持,协助患者坚持治疗计划,定期复诊评估康复进度。出现复饮情况时及时联系主治医生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