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25偏高不一定就是癌症。CA125是一种肿瘤标志物,但它的升高可能由多种良性疾病引起,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卵巢囊肿等。只有持续异常升高才需要警惕恶性肿瘤可能。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导致CA125升高的常见原因。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会引起炎症反应,刺激CA125分泌。患者通常伴有痛经、性交痛等症状。治疗可采用孕激素类药物如地诺孕素片,或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如亮丙瑞林注射液。
盆腔炎性疾病包括输卵管炎、卵巢炎等,炎症反应会导致CA125水平升高。患者可能出现下腹痛、发热、异常阴道分泌物等症状。治疗需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联合多西环素,严重者可能需要住院静脉用药。
功能性卵巢囊肿如黄体囊肿、滤泡囊肿等可引起CA125轻度升高。这类囊肿多为生理性,2-3个月经周期后多能自行消退。若囊肿持续存在或增大,可能需要手术干预,如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
肝硬化患者出现腹水时,腹膜受到刺激可导致CA125升高。这种情况需要与卵巢癌腹水鉴别。治疗应针对原发肝病,包括抗病毒治疗、利尿剂使用等,必要时行腹水穿刺引流。
卵巢癌是CA125显著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但诊断不能仅凭CA125,需结合影像学检查和病理结果。早期卵巢癌可能无症状,晚期可出现腹胀、腹痛、消瘦等。治疗以肿瘤细胞减灭术为主,术后配合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
发现CA125升高不必过度恐慌,建议到正规医院妇科就诊,完善盆腔超声、CT等检查。医生会根据临床表现、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即使确诊为恶性肿瘤,早期发现和治疗也能获得较好预后。平时应注意定期体检,关注身体异常信号。
癌症筛查通常建议癌症高风险人群进行,主要有长期吸烟者、有癌症家族史者、长期接触致癌物质者、患有慢性炎症或癌前病变者、中老年人群等。癌症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癌症或癌前病变,提高治愈率。
1、长期吸烟者长期吸烟者肺癌风险显著增加,烟草中的焦油、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损伤支气管黏膜,诱发细胞异常增生。建议每年进行低剂量螺旋CT检查,同时需结合肿瘤标志物检测。长期吸烟还可能增加喉癌、口腔癌、食道癌等风险,出现持续性咳嗽、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2、有癌症家族史者直系亲属中有乳腺癌、卵巢癌、结直肠癌等病史的人群,可能携带遗传性肿瘤易感基因。建议比家族中最早发病年龄提前10年开始筛查,如BRCA基因突变携带者需从25岁开始乳腺MRI检查。林奇综合征家族成员应从20-25岁起每1-2年进行结肠镜检查。
3、长期接触致癌物质者工作中接触石棉、苯、砷等化学物质的人群,患间皮瘤、白血病等职业性肿瘤风险较高。居住在高污染地区或长期接触大剂量电离辐射者,需根据暴露物质类型定制筛查方案,如铀矿工人应定期进行胸部CT和尿脱落细胞检查。
4、慢性炎症患者慢性萎缩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乙肝肝硬化等慢性炎症疾病可能逐步发展为胃癌、肠癌、肝癌。建议胃镜筛查间隔缩短为1-2年,肠炎患者每年进行肠镜活检,乙肝携带者每6个月做甲胎蛋白检测和肝脏超声检查。
5、中老年人群50岁以上人群各类癌症发病率明显上升,建议女性定期进行乳腺钼靶和HPV检测,男性需关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无论性别都应每5-10年进行胃肠镜检查,体表黑痣增多者需每年皮肤科检查。年龄增长导致的免疫功能下降和基因修复能力减弱是主要诱因。
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有助于降低癌症风险,建议每日摄入500克以上新鲜蔬菜水果,限制加工肉制品摄入。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避免久坐不动。戒烟限酒,做好防晒措施,定期体检时主动向医生说明个人风险因素。出现不明原因消瘦、异常出血、持续性疼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不要因恐惧延误检查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