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哮喘

哮喘咳嗦的厉害怎么办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医生回答专区

王燕
王燕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立即预约

医生推荐

相似问题

推荐 四个月宝宝咳嗦怎么办

四个月宝宝咳嗽可通过保持环境湿润、调整喂养姿势、拍背排痰、使用生理盐水滴鼻、遵医嘱用药等方式缓解。四个月宝宝咳嗽通常由呼吸道感染、胃食管反流、过敏反应、环境刺激、先天性喉软骨发育不良等原因引起。

1、保持环境湿润

室内空气干燥可能刺激宝宝呼吸道黏膜,加重咳嗽症状。使用加湿器将湿度维持在50%左右有助于缓解干咳,避免使用蒸汽式加湿器以防烫伤。每日开窗通风两次,每次半小时,减少空气中粉尘和病原体浓度。注意加湿器需每日换水清洁,防止滋生细菌。

2、调整喂养姿势

喂奶时让宝宝保持头高脚低体位,喂奶后竖抱拍嗝20分钟再平躺。奶液反流刺激咽喉是婴儿咳嗽常见原因,少量多次喂养比单次大量进食更安全。母乳喂养时母亲需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配方奶喂养可尝试更换防胀气奶嘴。

3、拍背排痰

将宝宝竖抱于肩上,手掌空心由下向上轻叩背部,每次持续3-5分钟。该手法能促进气道分泌物松动排出,适用于痰液淤积引起的湿咳。操作需在进食前或进食后1小时进行,力度以宝宝无不适表现为宜。若咳嗽伴随明显喘鸣或呼吸困难应立即停止。

4、生理盐水滴鼻

鼻塞导致的鼻后滴漏综合征常引发婴儿咳嗽。使用无菌生理盐水每侧鼻孔滴入1-2滴,再用吸鼻器清除分泌物。每日操作不超过3次,避免损伤鼻黏膜。操作前需将盐水温热至37℃左右,动作轻柔固定宝宝头部防止扭动。

5、遵医嘱用药

细菌性感染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病毒性感染通常无须特殊用药。禁用中枢性镇咳药如可待因,痰多时可考虑氨溴索口服溶液等祛痰剂。过敏性咳嗽可能需要氯雷他定糖浆,用药需严格按体重计算剂量。

四个月宝宝咳嗽期间应维持适宜室温在24-26℃,避免冷空气直接吹拂。每日测量体温观察是否发热,记录咳嗽频率和痰液性状。母乳喂养母亲需保持饮食清淡,适当增加维生素C摄入。如咳嗽持续超过1周、出现犬吠样咳嗽或呼吸频率超过每分钟50次,须及时儿科就诊。注意避免接触烟雾、香水等刺激性气味,衣物选择纯棉材质减少静电产生。

相关科普 更多

病因 症状 用药 护理 诊断 饮食 概况 治疗
从小哮喘是什么原因

从小哮喘是什么原因

引起哮喘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哮喘的原因有哪些

左乳房上方哮喘疼痛的原因是什么

左乳房上方哮喘疼痛的原因是什么

过敏性哮喘变异性哮喘什么原因导致

过敏性哮喘变异性哮喘什么原因导致

过敏引起的哮喘有什么症状

过敏引起的哮喘有什么症状

哮喘的症状能治好吗

哮喘的症状能治好吗

哮喘的主要症状是咳嗽吗

哮喘的主要症状是咳嗽吗

婴儿哮喘的症状

婴儿哮喘的症状

小儿哮喘的常备用药有哪些

小儿哮喘的常备用药有哪些

西医治疗哮喘的常用药物

西医治疗哮喘的常用药物

支气管哮喘常用药

支气管哮喘常用药

哮喘气雾剂有哪些药?治疗哮喘可使用这4种气雾剂

哮喘气雾剂有哪些药?治疗哮喘可使用这4种气雾剂

如何进行儿童哮喘的家庭护理和自我管理

如何进行儿童哮喘的家庭护理和自我管理

老年过敏性哮喘患者的护理怎么做?详解3大护理方法

老年过敏性哮喘患者的护理怎么做?详解3大护理方法

如何护理好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支气管哮喘的6种方法

如何护理好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支气管哮喘的6种方法

哮喘患者要怎么样护理身体呢?哮喘患者必备的4条护理知识

哮喘患者要怎么样护理身体呢?哮喘患者必备的4条护理知识

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儿童哮喘的辅助诊断方法有哪些?

儿童哮喘的辅助诊断方法有哪些?

老年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老年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喘息性支气管炎与哮喘有什么区别?什么是支气管炎

喘息性支气管炎与哮喘有什么区别?什么是支气管炎

哮喘能吃海带丝吗

哮喘能吃海带丝吗

哮喘病能吃海带吗

哮喘病能吃海带吗

哮喘可以喝牛奶吗

哮喘可以喝牛奶吗

哮喘可以吃燕窝吗

哮喘可以吃燕窝吗

16岁哮喘还能好么

16岁哮喘还能好么

先天哮喘病是怎么回事

先天哮喘病是怎么回事

哮喘会引起呼吸急促吗

哮喘会引起呼吸急促吗

刺激性哮喘是怎么回事

刺激性哮喘是怎么回事

变异性哮喘有哪些治疗方法

变异性哮喘有哪些治疗方法

变异性哮喘怎么样治疗

变异性哮喘怎么样治疗

哮喘七种食物碰不得 吃什么药治疗

哮喘七种食物碰不得 吃什么药治疗

哮喘病吃什么食物治疗

哮喘病吃什么食物治疗

科普推荐

查看更多科普
查看更多科普

医院推荐

更多

行业资讯

热门标签

红皮病 糖尿病足 宫颈肥大 乳房肿块 乳腺结核 胃良性肿瘤 化脓性脑膜炎 十二指肠憩室 格斯特曼综合征 1型糖尿病性酮症

医药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