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常规检查项目包括血压监测、血液生化检查、尿液检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这些检查有助于评估靶器官损害程度和并发症风险。
1、血压监测:
动态血压监测是诊断高血压的金标准,通过24小时连续测量可识别隐匿性高血压和白大衣高血压。家庭自测血压建议使用经过验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测量前需静坐5分钟,避免咖啡因和吸烟。
2、血液生化检查:
包括空腹血糖、血脂四项、肾功能肌酐、尿素氮和电解质检测。特别关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血钾水平,前者反映动脉硬化风险,后者异常可能提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3、尿液检查:
尿常规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可早期发现肾损害。当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超过30mg/g时,提示高血压肾病的发生,需要加强血压控制。
4、心电图检查:
基础心电图能发现左心室肥厚、心肌缺血等心脏改变。若出现ST-T改变或病理性Q波,需进一步评估冠状动脉病变情况。
5、心脏超声:
超声心动图可准确测量左心室质量指数,评估心脏舒张功能。左室肥厚是高血压最常见的心脏靶器官损害,与心血管事件风险显著相关。
高血压患者除定期检查外,需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盐摄入控制在5克以下。建议采用得舒饮食模式,多摄入新鲜蔬果、全谷物和低脂乳制品。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运动时心率控制在220-年龄×60%-70%范围内。戒烟限酒,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情绪波动。合并糖尿病或肾病患者需每3个月复查尿微量白蛋白,每年进行眼底检查。血压未达标者应增加家庭监测频率,记录血压日记供医生参考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