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常见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A组,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包括退热、补液和局部护理。该病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接触传播,多发于夏秋季,儿童因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全更易感染。预防措施包括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保持环境卫生。
1、病毒感染是主要病因。柯萨奇病毒A组是常见病原体,病毒通过呼吸道或消化道进入人体,在咽部黏膜复制,引起炎症反应。病毒在咽部形成小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导致咽痛、发热等症状。病毒还可通过血液循环扩散,引起全身症状。
2、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全增加感染风险。儿童免疫系统尚未成熟,对病毒抵抗力较弱,更易感染。6个月至5岁儿童发病率最高,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降低。母乳喂养可提供被动免疫,降低感染风险。
3、环境因素影响疾病传播。夏秋季气温高、湿度大,有利于病毒存活和传播。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场所人员密集,容易发生交叉感染。不良卫生习惯,如不洗手、共用餐具等,增加传播风险。
4、遗传因素可能影响易感性。某些基因多态性可能影响个体对病毒的易感性,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家族中有类似病史的儿童,发病风险可能略高。
5、病理过程从轻到重。病毒感染初期表现为发热、咽痛,随后咽部出现小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多数患儿症状较轻,1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能出现并发症,如脑炎、心肌炎等,需及时就医。
治疗方面,以对症支持为主。退热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补液可预防脱水,局部护理可缓解咽痛。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可用于重症病例。预防措施包括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保持环境卫生。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虽多为自限性疾病,但家长仍需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如出现高热不退、精神萎靡、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儿童免疫力,是预防该病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