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检查项目主要有胸部X线、胸部CT、肺功能检查、支气管镜、痰液检查等。这些检查可帮助诊断肺炎、肺结核、肺癌等疾病,具体选择需根据症状和
1、胸部X线胸部X线是肺部基础筛查手段,利用X射线成像观察肺部结构。可发现肺炎、肺结核、肺气肿等病变,对胸腔积液和肋骨骨折也有诊断价值。检查无创快捷,但分辨率有限,微小病灶可能漏诊。孕妇需谨慎选择,避免辐射影响胎儿。
2、胸部CT胸部CT通过多层扫描提供肺部横断面图像,对早期肺癌、肺结节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高分辨率CT能清晰显示支气管扩张、间质性肺病等细微病变。增强CT可评估血管异常和肿瘤血供情况。检查辐射量较高,需权衡利弊。
3、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通过呼吸流速和容积测定评估通气功能,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等疾病。包括肺活量测定、支气管舒张试验等项目,可区分限制性与阻塞性通气障碍。检查需配合呼吸动作,严重呼吸困难者可能无法完成。
4、支气管镜支气管镜经口鼻插入观察气道内部,可直接获取病变组织进行活检。适用于肺癌确诊、咯血原因排查及气道异物取出。检查前需局部麻醉,可能出现咽喉不适或短暂低氧。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需评估风险。
5、痰液检查痰液检查通过显微镜检或培养分析病原体,对肺结核、肺部感染诊断有重要意义。需留取深部痰标本,连续三天送检可提高阳性率。部分患者咳痰困难时可采用雾化诱导排痰,但可能诱发支气管痉挛。
肺部检查后需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长期吸烟或粉尘接触者应定期筛查,出现持续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及时就医。检查结果需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断,部分项目需空腹或禁食,检查前应遵医嘱准备。日常保持室内通风,佩戴口罩减少呼吸道刺激,适当进行腹式呼吸训练有助于肺功能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