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全科

运动产生多巴胺还是内啡肽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医生回答专区

黄国栋
黄国栋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医生推荐

相似问题

推荐 内啡肽和多巴胺的区别

内啡肽和多巴胺是两种不同的神经递质,主要在作用机制、功能效果和产生途径上存在区别。内啡肽属于内源性阿片肽,具有镇痛和愉悦感调节作用;多巴胺属于儿茶酚胺类,主要调控奖赏机制和运动功能。两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生理功能、分泌场景、作用靶点、代谢途径和关联疾病五个方面。

一、生理功能

内啡肽通过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阿片受体结合,抑制疼痛信号传递并产生欣快感,常见于长时间运动后或应激状态下。多巴胺通过激活多巴胺受体参与动机形成和愉悦反馈,在获得奖励或达成目标时释放,驱动目标导向行为。

二、分泌场景

内啡肽在身体承受物理压力时分泌增加,如高强度运动、分娩或受伤时,帮助机体耐受不适。多巴胺在预期奖励或新鲜刺激出现时活跃,例如美食体验、社交互动或游戏胜利等愉悦性活动。

三、作用靶点

内啡肽主要作用于大脑边缘系统和脊髓背角,抑制痛觉传入神经元的兴奋性。多巴胺集中在黑质纹状体通路和中脑边缘通路,调节基底节运动控制及前额叶认知功能。

四、代谢途径

内啡肽由前体蛋白POMC分解产生,半衰期较短,易被肽酶降解。多巴胺由酪氨酸经多步酶促反应合成,通过单胺氧化酶和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代谢失活。

五、关联疾病

内啡肽水平异常与慢性疼痛综合征、纤维肌痛等疾病相关。多巴胺系统功能障碍可能导致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症或成瘾行为,需使用左旋多巴或抗精神病药物干预。

保持规律运动可促进内啡肽自然分泌,有助于缓解焦虑和轻度疼痛;均衡摄入富含酪氨酸的食物如豆制品、鱼类等能为多巴胺合成提供原料。建议通过正念冥想等方式平衡两种神经递质的分泌,避免依赖外部刺激获取短暂愉悦感。若出现持续情绪低落或运动障碍等症状,应及时到神经内科就诊评估。

科普推荐

查看更多科普
查看更多科普

医院推荐

更多

行业资讯

热门标签

包茎 鸡胸 脑震荡 脑膜炎 混合性耳聋 结节性痒疹 化脓性眼内炎 结节性脆发病 勒夫勒心内膜炎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医药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