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喘息,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且反复发作。典型症状包括晨间刺激性干咳、白色黏液痰或脓性痰,急性加重期可能伴随发热和气促。长期未控制可能发展为肺气肿或肺心病。
1. 咳嗽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咳嗽以晨起明显,初期多为干咳,随着病程进展转为带痰咳嗽。寒冷季节、烟雾刺激或体位变动时症状加重。夜间咳嗽可能影响睡眠质量,长期剧烈咳嗽可导致胸痛或肋骨骨折。
2. 咳痰
痰液性状随病情变化,稳定期多为白色黏液痰,每日痰量约10-50ml。细菌感染时转为黄绿色脓痰,痰量可增至100ml/日。部分患者痰中带血丝,需警惕合并支气管扩张或肺癌可能。
3. 喘息
约30%患者出现喘息症状,听诊可闻及哮鸣音。气道高反应性导致支气管痉挛,尤其在接触冷空气、粉尘或运动后明显。严重者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提示已并发阻塞性肺疾病。
4. 其他表现
急性发作期可见低热(38℃以下)、乏力等全身症状。长期缺氧患者可能出现杵状指、口唇发绀。晚期病例因肺功能下降,轻微活动即感气促,甚至静息状态下呼吸困难。
慢性支气管炎症状需与哮喘、肺结核等疾病鉴别。当出现痰中带血、持续发热、体重骤降或呼吸困难加重时,应立即进行胸部CT和肺功能检查。日常应戒烟并避免二手烟,雾霾天气减少外出,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可降低急性发作风险。稳定期坚持腹式呼吸训练,痰液黏稠者可服用乙酰半胱氨酸颗粒,急性感染需根据痰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可遵医嘱服用小青龙汤、苏子降气汤、二陈汤、桑菊饮、定喘汤等中药方剂。这些方剂分别针对寒痰阻肺、痰热壅肺、痰湿蕴肺等不同证型,需由中医师辨证后使用。
一、小青龙汤小青龙汤适用于外寒内饮型慢性支气管炎,主要表现为咳嗽气喘、痰多清稀、恶寒发热。方中麻黄、桂枝解表散寒,细辛、干姜温肺化饮,五味子敛肺止咳。该方对缓解急性发作期寒性症状效果显著,但阴虚干咳者禁用。
二、苏子降气汤苏子降气汤主治痰湿壅盛型慢性支气管炎,症见咳嗽痰多、胸闷气促。方中紫苏子、半夏降气化痰,厚朴、陈皮理气宽中,当归养血润燥。现代研究表明该方可降低气道高反应性,痰黄黏稠者需配伍清热药物。
三、二陈汤二陈汤是治疗痰湿咳嗽的基础方剂,适用于痰白量多、容易咳出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半夏、陈皮燥湿化痰,茯苓健脾利湿,甘草调和诸药。长期服用需注意监测胃肠功能,可配伍白术增强健脾功效。
四、桑菊饮桑菊饮针对风热犯肺型慢性支气管炎,表现为咳嗽痰黄、咽痛口渴。桑叶、菊花疏散风热,杏仁、桔梗宣肺止咳,连翘清热解毒。该方对合并上呼吸道感染的急性加重期有较好疗效,风寒咳嗽者不宜使用。
五、定喘汤定喘汤适用于痰热郁肺型慢性支气管炎,常见咳嗽气促、痰黄黏稠。麻黄宣肺平喘,白果敛肺定喘,款冬花、桑白皮清肺化痰。临床多用于喘息明显者,高血压患者需慎用麻黄成分。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服用中药期间需忌食生冷油腻,避免烟酒刺激。建议配合呼吸功能锻炼如腹式呼吸,冬季注意防寒保暖。急性发作时应及时就医,中药治疗需持续2-3个月以上,期间定期复诊调整方剂。合并细菌感染时需配合抗生素治疗,不可单纯依赖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