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扣出血了可通过压迫止血、消毒处理、预防感染、观察症状、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耳朵出血通常由外力损伤、外耳道炎、鼓膜穿孔、中耳炎、凝血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
1、压迫止血用干净纱布或棉球轻轻按压出血部位,避免用力过猛导致二次损伤。保持按压姿势5-10分钟,多数浅表出血可自行停止。过程中不要频繁松开查看,以免影响凝血过程。
2、消毒处理出血停止后使用医用碘伏或生理盐水清洁创面,避免使用酒精等刺激性液体。消毒时动作轻柔,棉签单向滚动清洁,禁止将液体灌入耳道深处。消毒后可涂抹少量抗生素软膏预防感染。
3、预防感染保持耳部干燥清洁,48小时内避免洗头或游泳。不要用手抠挖耳朵,防止细菌侵入伤口。可遵医嘱口服头孢克洛、阿莫西林等抗生素,但须排除药物过敏史。
4、观察症状注意是否出现持续渗血、剧烈疼痛、听力下降或头晕等症状。若出血量较大或伴随黄色分泌物,可能提示合并感染。儿童患者出现哭闹拒食时,家长需警惕中耳炎可能。
5、及时就医若出血反复发作或伴随耳鸣、眩晕,需耳鼻喉科就诊排除鼓膜穿孔。医生可能进行耳镜检查、听力测试,严重者需行鼓膜修补术。凝血功能异常患者应同步排查血液系统疾病。
日常应避免使用尖锐物品掏耳,纠正挖耳习惯。洗浴时可用棉球堵塞外耳道防止进水。饮食多补充富含维生素K的菠菜、动物肝脏等食物,促进凝血功能恢复。若出现反复耳部不适,建议使用专业滴耳液清洁而非自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