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属于心脏传导系统异常,主要表现为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QRS波群脱落。该疾病可能由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心肌炎、心肌缺血、药物作用或退行性变等因素引起。
1、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常见于健康年轻人或运动员,夜间睡眠时易出现。表现为短暂性PR间期延长,通常无须特殊治疗。可通过动态心电图监测评估,避免剧烈体位变动和屏气动作有助于改善症状。
2、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可能损伤房室结传导功能,多伴随发热、胸闷等症状。需进行心肌酶谱和心脏MRI检查,急性期应限制活动。药物治疗包括维生素C、辅酶Q10等心肌营养剂,严重时需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
3、心肌缺血冠状动脉病变导致房室结供血不足,常见于中老年患者。典型表现为活动后传导阻滞加重,可能合并心绞痛。需行冠脉造影评估,使用硝酸异山梨酯改善供血,必要时进行血运重建。
4、药物作用地高辛、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过量可能引发可逆性传导阻滞。表现为用药后出现PR间期变化,停药后逐渐恢复。需监测血药浓度,严重时可使用阿托品拮抗,避免合并使用钾剂。
5、退行性变心脏传导系统纤维化多见于老年患者,呈进行性发展。可能从一度传导阻滞进展为高度阻滞,需定期复查心电图。出现晕厥等严重症状时需考虑植入永久起搏器。
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饮食注意补充富含钾镁的食物如香蕉、深绿色蔬菜,限制咖啡因摄入。定期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出现头晕、黑朦等症状及时就诊。急性发作时可尝试深吸气或按压眼球等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合并基础心脏病者需积极治疗原发病,严格遵医嘱调整药物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