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疼可通过调整饮食、热敷腹部、服用药物、穴位按摩、保持情绪稳定等方式缓解。胃疼可能与饮食不当、胃炎、胃溃疡、胃肠功能紊乱、精神紧张等因素有关。
1、调整饮食胃疼发作时应暂停进食,待疼痛减轻后选择温软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山药羹、藕粉等。避免辛辣刺激、生冷、油腻食物,少量多餐,每餐七分饱。胃酸过多者可适量饮用温牛奶或苏打饼干中和胃酸。
2、热敷腹部用40℃左右的热水袋敷于上腹部,每次15-20分钟,通过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胃痉挛。注意避免烫伤皮肤,糖尿病患者及皮肤感觉异常者慎用。热敷后可配合顺时针轻柔按摩腹部。
3、服用药物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咀嚼片可快速中和胃酸,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能减少胃酸分泌,解痉药如颠茄片可缓解平滑肌痉挛。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避免长期自行服用抑酸剂。
4、穴位按摩按压内关穴腕横纹上2寸和中脘穴肚脐上4寸各3-5分钟,以酸胀感为度。足三里穴膝盖下3寸按压可调节胃肠功能。按摩前清洁双手,力度适中,孕妇及严重心脏病患者慎用。
5、保持情绪稳定焦虑紧张会加重胃疼症状,可通过深呼吸、冥想等方式放松。避免熬夜及过度劳累,保证每天7-8小时睡眠。长期压力过大者建议进行心理咨询或正念训练。
日常需养成规律进食习惯,戒烟限酒,避免空腹饮用咖啡浓茶。胃疼频繁发作或伴随呕血、黑便、体重下降等症状时,应及时进行胃镜检查。慢性胃病患者可定期复查幽门螺杆菌,秋冬季节注意胃部保暖,餐后1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