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疾病的常见症状主要有排便习惯改变、腹痛腹胀、便血或黏液便、体重下降、肠梗阻等。结肠疾病可能由炎症、肿瘤、功能紊乱等因素引起,建议出现相关症状时及时就医检查。
1、排便习惯改变结肠疾病早期常表现为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或排便次数明显增多。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能出现晨起急迫性腹泻,肠易激综合征则与情绪紧张相关。这类症状多与肠道蠕动异常、黏膜炎症刺激有关,可通过肠镜检查明确病因。医生可能根据病情开具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调节肠道功能的药物。
2、腹痛腹胀左下腹或脐周隐痛多见,进食后可能加重,排便后可缓解。克罗恩病引起的疼痛多位于右下腹,伴随腹部包块。肠胀气可能导致持续腹胀感,与肠道菌群失调、消化功能减退有关。建议记录疼痛特点辅助诊断,必要时使用消旋山莨菪碱片缓解痉挛性疼痛。
3、便血或黏液便鲜血便常见于痔疮,但暗红色血便需警惕结肠癌。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粪便常混有黏液脓血,伴有里急后重感。此类症状反映肠道黏膜损伤,需通过粪便潜血试验、结肠镜等鉴别出血部位。治疗可能涉及美沙拉秦肠溶片等抗炎药物,恶性肿瘤则需手术干预。
4、体重下降短期内体重减轻超过5%需引起重视。结肠癌可能导致营养吸收障碍,克罗恩病因慢性消耗出现营养不良。伴随贫血、乏力时,应检查肿瘤标志物及营养指标。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同时补充肠内营养粉剂等支持制剂。
5、肠梗阻表现为停止排便排气、剧烈腹痛和呕吐,常见于晚期肿瘤或肠粘连。腹部X线可见气液平面,CT能明确梗阻部位。急性期需禁食胃肠减压,严重者行肠切除吻合术。术后需使用头孢呋辛酯片预防感染,逐步恢复流质饮食。
日常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每日摄入30克以上膳食纤维,适量饮用酸奶调节菌群。避免长期高脂饮食和过度劳累,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3-5年进行肠镜筛查。出现症状持续两周未缓解,或伴随发热、呕吐等表现时,须立即至消化内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