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敏感与皮肤过敏是两种不同的皮肤状态,前者属于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后者属于免疫系统异常反应。
皮肤敏感主要表现为皮肤对外界刺激反应过度,容易出现泛红、灼热、紧绷或刺痛感。这类情况通常与皮肤屏障受损有关,可能由过度清洁、频繁去角质、紫外线照射或使用刺激性护肤品导致。敏感皮肤在接触冷热变化、风吹或化妆品时容易产生不适,但不会引发免疫系统参与。改善敏感肌需选择温和无刺激的护肤品,避免过度清洁,并加强保湿修复。
皮肤过敏是机体对特定物质产生的免疫反应,接触过敏原后会出现红斑、丘疹、剧烈瘙痒甚至水肿。常见过敏原包括花粉、尘螨、某些食物或化妆品成分。过敏反应与个体免疫系统相关,需通过过敏原检测明确诱因。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胶囊,严重时需外用糖皮质激素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
日常应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敏感肌肤需简化护肤步骤,选择不含酒精、香精的修复类产品。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副银屑病和银屑病是两种不同的皮肤疾病,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存在差异。
副银屑病通常表现为红色或棕红色斑块,表面覆盖细薄鳞屑,皮损边界不清,多分布于躯干和四肢近端。瘙痒感较轻或无,病程较长且进展缓慢。银屑病则以银白色鳞屑覆盖的红色斑块为特征,边界清晰,好发于头皮、肘膝伸侧和腰骶部。常伴有明显瘙痒,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关节肿痛或指甲改变。银屑病具有特征性的病理改变,如表皮增厚和中性粒细胞浸润。
两种疾病的治疗方式也有所不同。副银屑病可采用外用糖皮质激素或光疗控制症状,严重时可使用免疫抑制剂。银屑病治疗包括局部用药、光疗和系统治疗,生物制剂对中重度患者效果显著。日常需避免搔抓患处,保持皮肤湿润,减少精神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