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慢性鼻炎选择中药或西药需根据病情特点决定,急性发作期优先西药控制症状,缓解期可配合中药调理。
西药治疗起效快且针对性明确,常用药物包括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氯雷他定片、孟鲁司特钠咀嚼片等。糖皮质激素鼻喷雾剂能直接减轻鼻腔黏膜炎症,抗组胺药可缓解打喷嚏和鼻痒症状,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合并过敏性哮喘的患儿效果显著。西药适合中重度症状或急性发作时使用,但长期使用需警惕激素类药物可能带来的生长抑制等副作用。
中药治疗侧重整体体质调理,常用方剂包括辛夷清肺饮、玉屏风散、苍耳子散等。辛夷清肺饮适用于肺经风热型鼻炎,能改善黄稠鼻涕症状;玉屏风散针对肺脾气虚易感冒患儿;苍耳子散对鼻塞严重者效果较好。中药适合轻度症状或作为西药治疗后的巩固疗法,但起效较慢且需要辨证施治,部分患儿可能出现胃肠不适。
建议保持室内清洁减少尘螨接触,适当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避免接触冷空气和过敏原。症状持续或加重时应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慢性鼻炎一般不会直接引起鼻头肥大。鼻头肥大可能与遗传、局部组织增生或长期炎症刺激等因素有关。
慢性鼻炎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嗅觉减退等症状,其病理改变集中在鼻腔黏膜的慢性炎症反应,通常不涉及鼻部软骨或皮肤组织的结构性改变。鼻头肥大多与鼻部皮脂腺增生、酒渣鼻或先天鼻部发育异常相关,这些情况可能因长期擤鼻动作或反复摩擦导致局部组织增厚,但并非鼻炎直接所致。若鼻头持续肿大伴发红、疼痛,需排查玫瑰痤疮、鼻部囊肿等独立疾病。
日常应避免频繁揉搓鼻部,保持鼻腔清洁湿润,必要时可就医评估鼻部结构异常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