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通常表现为肛门肿胀、疼痛、瘙痒、出血或异物感。痔疮是直肠下端或肛管静脉丛淤血扩张形成的团块,根据发生部位可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1、肛门肿胀痔疮患者常感到肛门区域有肿胀感,尤其在久坐或排便后加重。肿胀可能与静脉回流受阻有关,通常表现为肛门周围组织隆起。轻度肿胀可通过温水坐浴缓解,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有助于减轻症状。若肿胀持续不消或伴随剧烈疼痛,可能存在血栓形成,需及时就医处理。
2、排便疼痛排便时肛门出现刺痛或灼痛是典型症状,多见于外痔或混合痔。疼痛程度从轻微不适到难以忍受不等,严重时可能影响日常活动。疼痛常与排便时痔核受压、摩擦或发生嵌顿有关。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可减轻症状,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复方角菜酸酯栓、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等药物缓解。
3、肛门瘙痒肛门周围皮肤持续瘙痒是常见表现,多因痔核分泌物刺激皮肤或局部卫生不良引起。瘙痒在夜间或出汗后可能加重,抓挠会导致皮肤破损和继发感染。日常应注意保持肛周清洁干燥,排便后可用温水冲洗,避免使用刺激性清洁产品。症状明显时可短期使用氢化可的松软膏,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便后出血排便时出现鲜红色血液附着于粪便表面或便纸染血,多为内痔出血特征。出血量从点滴状到喷射状不等,通常无痛感。长期慢性出血可能导致贫血,表现为乏力、头晕等症状。改善便秘、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有助于减少出血,反复大量出血需进行肛门镜检查排除其他疾病。
5、异物脱出排便时痔核脱出肛门外是内痔进展期表现,初期可自行回纳,后期需手动推回或持续脱出。脱出物可能引起肛门坠胀、分泌物增多和排便不尽感。避免久蹲久坐、练习提肛运动有助于改善症状,严重脱出需考虑胶圈套扎术或痔切除术等治疗。
痔疮患者日常应保持高纤维饮食,每日摄入不少于25克膳食纤维,多吃全谷物、西蓝花、梨等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饮食和过量饮酒,养成定时排便习惯,每次如厕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适度运动促进胃肠蠕动,避免久坐久站,每日可进行提肛运动3-4次,每次收缩肛门10秒后放松。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贫血、剧烈疼痛等情况应及时到肛肠科就诊,避免自行使用偏方或长期依赖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