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疱疹病毒感染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出现水疱、溃疡以及疼痛。
口腔疱疹病毒感染初期,患者口腔内可能出现针尖大小的红色丘疹,随后迅速发展为成簇的透明水疱,水疱壁薄易破,破溃后形成浅表溃疡,表面覆盖黄白色假膜。伴随症状包括局部灼热感、刺痛感,进食时疼痛加剧,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婴幼儿因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症状可能更为明显,表现为拒食、流涎增多、烦躁哭闹。
口腔疱疹病毒感染通常由单纯疱疹病毒1型引起,病毒潜伏于神经节,在免疫力下降时复发。典型发病部位为唇缘、牙龈、舌缘及颊黏膜。溃疡愈合一般需要7-10天,但病毒可长期潜伏体内。保持口腔清洁有助于预防继发感染,可使用生理盐水漱口,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HSV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主要由直接接触传播、免疫力低下、皮肤黏膜屏障受损、母婴垂直传播、病毒潜伏激活等原因引起。
1、直接接触传播:
单纯疱疹病毒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皮损部位或分泌物传播,包括接吻、性接触或共用个人物品等行为。病毒通过皮肤微小破损或黏膜侵入人体,在神经节内建立潜伏感染。
2、免疫力低下:
免疫功能抑制状态如艾滋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化疗等情况会增加感染风险。免疫系统无法有效清除病毒导致症状反复发作,表现为口唇、生殖器等部位群集性水疱。
3、皮肤黏膜屏障受损:
皮肤创伤、日晒伤、干燥皲裂等情况破坏局部防御功能。病毒易通过破损处侵入,常见于口周、角膜等部位,可能引发疱疹性龈口炎或角膜炎等并发症。
4、母婴垂直传播:
孕妇分娩时生殖道存在活动性感染可能造成新生儿疱疹。病毒通过产道接触传播,严重者可导致新生儿播散性感染,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和多个脏器。
5、病毒潜伏激活:
原发感染后病毒长期潜伏于神经节,在应激、发热、月经等诱因下重新激活。病毒沿神经轴突移行至皮肤黏膜引起复发性疱疹,发作期具有传染性。
预防HSV感染需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患者皮损,不共用毛巾等个人物品。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有助于维持免疫力,复发期间应避免搔抓皮损。生殖器疱疹患者需使用安全套,孕妇产前应进行病毒筛查。出现严重或频繁复发症状时需及时就医,通过抗病毒治疗控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