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疝气发作可通过手法复位、佩戴疝气带、手术治疗等方式处理。小儿疝气通常由腹壁薄弱、腹内压增高等因素引起,表现为腹股沟或阴囊处出现可复性包块。
1、手法复位适用于早期可复性疝气发作。家长需让患儿平卧放松,用温暖手掌轻柔按压包块底部,沿腹股沟管方向缓慢推挤,帮助肠管回纳腹腔。复位时动作需轻柔匀速,避免暴力操作。若患儿哭闹抗拒或包块无法回纳,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就医。复位成功后需观察6-8小时,确认无腹痛呕吐等肠梗阻表现。
2、佩戴疝气带适用于1岁以下婴幼儿或暂时不宜手术的情况。疝气带通过局部加压防止腹腔内容物突出,家长需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佩戴,每日检查皮肤是否受压发红,夜间睡眠时可暂时解除。需注意疝气带不能根治疝气,长期使用可能影响睾丸发育,建议在患儿6月龄后评估手术时机。
3、腹腔镜手术适用于反复发作或发生嵌顿的疝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手术时间约20-30分钟,术后6小时可进食,1-2天即可出院。术中会使用可吸收缝线闭合疝环,同时探查对侧是否存在隐性疝。该手术复发率低于传统开放手术,适合双侧疝气患儿。
4、开放手术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适用于基层医疗条件有限的情况。手术在腹股沟处作2-3厘米切口,分离疝囊后缝合结扎,同时加强腹壁薄弱区。术后需保持切口干燥,避免剧烈哭闹和咳嗽。患儿术后3天内需卧床休息,1周内避免跑跳等剧烈活动,通常2周后可完全恢复。
5、术后护理术后应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遵医嘱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预防感染。饮食以易消化的米粥、面条为主,逐步增加蔬菜水果摄入。2周内避免便秘和剧烈运动,可遵医嘱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软化大便。家长需每日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定期复查评估恢复情况。
日常需预防腹内压增高因素,避免患儿长时间剧烈哭闹、咳嗽或便秘。可适当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南瓜、西蓝花等食物,保持排便通畅。1岁内患儿建议采用分腿式抱姿减轻腹股沟压力。若发现包块突然增大变硬、伴呕吐或血便,需立即就医排除嵌顿疝。术后半年内应每3个月复查超声,监测对侧疝气发生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