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引起眼睛看不见可能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青光眼、黄斑水肿、视神经病变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长期高血糖会导致视网膜微血管损伤,进而引发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糖持续损伤视网膜微小血管,导致血管渗漏、出血或异常增生。早期表现为视物模糊、飞蚊症,晚期可能出现视野缺损。需通过眼底荧光造影确诊,治疗包括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阿柏西普眼内注射液等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严重时需行玻璃体切割术。
2、糖尿病性白内障血糖升高引起晶状体渗透压改变,导致蛋白质变性形成浑浊。症状为渐进性无痛性视力下降,可见瞳孔区灰白色混浊。可使用吡诺克辛钠滴眼液延缓进展,成熟期需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3、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视网膜缺血诱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分泌,虹膜表面形成新生血管阻塞房角。表现为眼痛头痛、恶心呕吐伴视力骤降。急性发作期需用布林佐胺滴眼液、曲伏前列素滴眼液降低眼压,后期可能需进行小梁切除术。
4、糖尿病黄斑水肿视网膜毛细血管渗漏导致黄斑区液体积聚,是中心视力丧失的主因。患者出现视物变形、中央暗点。确诊需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治疗采用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或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
5、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糖尿病引起视神经供血血管闭塞,导致突发性无痛性视力丧失。可见视盘苍白水肿,视野检查显示特征性缺损。急性期可用甲钴胺片、胞磷胆碱钠胶囊营养神经,必要时行视神经减压术。
糖尿病患者应每3-6个月进行散瞳眼底检查,严格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日常注意监测视力变化,出现视物模糊、视野缺损等症状时立即就医。合理搭配膳食,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荞麦,避免剧烈运动以防眼底出血。遵医嘱规范使用降糖药物,定期复查眼底血管情况。
一只耳朵听不见了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生活干预、心理疏导等方式治疗。一只耳朵听不见了通常由耵聍栓塞、突发性耳聋、中耳炎、听神经瘤、外伤等原因引起。
1、药物治疗耵聍栓塞可使用碳酸氢钠滴耳液软化耵聍后冲洗,或使用耵聍钩取出。突发性耳聋可遵医嘱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改善微循环,配合甲钴胺片营养神经。中耳炎需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抗感染,必要时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听神经瘤引起的听力下降需手术切除肿瘤,术后可能需辅助放疗。
2、物理治疗突发性耳聋急性期可采用高压氧治疗增加内耳氧供,配合微波理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慢性中耳炎可尝试咽鼓管吹张术改善通气功能。对于噪声性听力损伤,需避免继续暴露噪声环境并使用耳鸣习服疗法。
3、手术治疗鼓膜穿孔持续不愈者需行鼓室成形术,听骨链中断需进行听骨链重建术。大型听神经瘤引起的听力丧失需经迷路或颅中窝入路肿瘤切除术。外伤性鼓膜破裂多数可自愈,大面积破裂需行鼓膜修补术。
4、生活干预避免用力擤鼻防止逆行感染,游泳时使用耳塞防水。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减少咖啡因酒精摄入。单侧聋患者需训练转向声源定位,嘈杂环境使用对侧耳倾听。补充维生素B族和镁元素有助于神经修复。
5、心理疏导突发耳聋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需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单侧聋可能影响空间定位和社交,建议参加听力康复训练。家属应协助患者适应听觉环境改变,避免过度关注听力损失造成心理负担。
出现单侧听力下降需立即就诊耳鼻喉科,突发性耳聋黄金治疗期为72小时内。日常避免使用尖锐物掏耳,控制耳机音量不超过60分贝。噪声环境工作者应定期进行听力检查,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预防微血管病变。恢复期可进行听觉训练如辨音练习,配合前庭康复操改善平衡功能。若伴随眩晕呕吐需排查梅尼埃病,耳鸣持续加重可能提示听神经瘤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