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4周后通常不建议自行服药,需严格遵医嘱评估药物风险。
妊娠早期是胎儿器官发育关键期,多数药物可能通过胎盘屏障影响胚胎。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片在医生指导下可用于缓解发热头痛,但布洛芬缓释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增加流产风险。抗感染药物中阿莫西林胶囊相对安全,而四环素类抗生素会导致胎儿牙齿发育异常。慢性病患者如甲亢孕妇使用丙硫氧嘧啶片需调整剂量,擅自停药可能引发甲亢危象。
部分中成药如感冒清热颗粒含柴胡等成分可能刺激子宫收缩,中药注射液更需谨慎使用。若孕前长期服用抗抑郁药帕罗西汀片,突然停药可能诱发戒断反应,需产科与精神科联合评估。接触过利巴韦林等致畸药物者应立即告知必要时进行产前诊断。
孕妇出现不适应及时就医,避免使用既往剩余药物。日常可通过淡盐水漱口缓解咽痛,用物理降温替代退烧药,保证每日叶酸摄入预防神经管缺陷。
怀孕30天通常不建议自行服药流产,需在医生指导下评估后选择合适方案。
药物流产适用于怀孕49天内的早期妊娠,但需通过超声确认孕囊位置及大小。米非司酮片配合米索前列醇片是常用药物组合,前者阻断孕激素使胚胎停止发育,后者促进子宫收缩排出妊娠组织。用药前需排除宫外孕、严重贫血或肾上腺疾病等禁忌证,用药后可能出现腹痛、出血等反应,需在医疗机构观察并复查超声确认流产是否完全。
自行服药可能导致不完全流产、大出血或感染等严重并发症。药物流产成功率并非百分之百,若失败仍需手术干预。有心脏病、哮喘或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者需特别谨慎。
流产后应卧床休息1-3天,避免剧烈运动两周,遵医嘱服用抗生素预防感染,1个月内禁止盆浴和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