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可通过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适当补充水分、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服用退热药物、雾化吸入治疗等方式缓解。小儿上呼吸道感染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免疫力低下、环境刺激、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
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有助于降低空气中病原体的浓度,减少交叉感染的概率。建议每日开窗通风,每次通风时间不宜过短,避免空气污浊。通风时注意避免直接吹风,防止患儿受凉加重症状。使用空气净化器可辅助过滤空气中的颗粒物,但无法完全替代自然通风。
2、适当补充水分适当补充水分能够稀释呼吸道分泌物,缓解咽喉干燥和咳嗽症状。可给予温水、淡盐水或稀释的果汁,少量多次饮用。避免饮用过甜或过冷的饮品,以免刺激咽喉黏膜。母乳喂养的婴儿应增加哺乳频率,人工喂养者可适当增加喂水量。
3、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可清除鼻腔分泌物和病原体,缓解鼻塞症状。婴幼儿可使用生理盐水滴鼻液,年长儿可使用鼻腔喷雾或洗鼻器。操作时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鼻黏膜。冲洗后可用吸鼻器辅助清除分泌物,但不宜过度频繁使用。
4、服用退热药物当患儿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热药物。常用药物包括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等。使用前需仔细阅读说明书,按照体重计算给药剂量。两次给药间隔时间不宜过短,避免药物过量。退热期间应密切监测体温变化。
5、雾化吸入治疗雾化吸入治疗可直接作用于呼吸道,缓解气道痉挛和炎症。常用药物包括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等。雾化时患儿应保持安静,使用面罩或咬嘴紧密贴合面部。治疗后需清洁面部和口腔,避免药物残留。严重喘息或呼吸困难时应及时就医。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期间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可适当增加维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如橙子、猕猴桃等。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和湿度,避免干燥或寒冷刺激。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和症状变化,如出现持续高热、呼吸急促、精神萎靡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恢复期应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防止重复感染。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多数情况下不严重,但可能引发中耳炎、肺炎等并发症。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童常见疾病,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多数患儿通过充分休息、适量饮水可在1周内自愈。部分患儿可能因免疫力低下或护理不当出现并发症,如中耳炎表现为耳痛、听力下降,肺炎可能出现持续高热、呼吸急促。极少数情况下可能诱发心肌炎,出现心悸、乏力等表现。
患儿出现持续高热超过3天、精神萎靡或呼吸急促时需及时就医。日常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其他患病儿童,饮食宜清淡易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