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老是鼻子出血可能与空气干燥、鼻腔损伤、过敏性鼻炎、鼻中隔偏曲、血液系统疾病等因素有关,可通过保持鼻腔湿润、避免挖鼻、药物治疗、手术矫正、血液检查等方式干预。
1、空气干燥干燥环境会导致鼻腔黏膜水分蒸发,毛细血管脆性增加引发出血。建议使用加湿器维持室内湿度在50%-60%,或用生理盐水喷雾湿润鼻腔。冬季避免长时间暴露于暖气环境,外出时可佩戴口罩减少冷空气刺激。若出血量少,可压迫鼻翼5-10分钟止血。
2、鼻腔损伤频繁挖鼻或外力撞击可能损伤鼻前庭区血管网,表现为突发性出血伴局部疼痛。家长需及时修剪宝宝指甲,教育其不要抠挖鼻腔。若因外伤导致持续出血,可用无菌纱布填塞前鼻孔,同时冷敷鼻梁。反复出血需排除鼻骨骨折可能。
3、过敏性鼻炎过敏原刺激会引起鼻黏膜充血水肿,患儿常伴打喷嚏、鼻痒症状。尘螨、花粉等过敏原可能导致黏膜糜烂出血。可遵医嘱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缓解炎症,或口服氯雷他定糖浆抗过敏。日常需定期清洗床品,减少接触毛绒玩具。
4、鼻中隔偏曲先天发育异常或外伤导致的鼻中隔偏曲会使局部黏膜变薄,气流冲击易引发血管破裂。典型表现为单侧反复出血,可能伴鼻塞症状。确诊需通过鼻内镜检查,严重者需行鼻中隔矫正术。术前可短期使用盐酸羟甲唑啉喷雾收缩血管。
5、血液系统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血友病等疾病会表现为自发性鼻出血,常伴牙龈出血或皮下瘀斑。家长需观察是否出现其他部位异常出血,及时检测血常规和凝血功能。确诊后需根据病因输注血小板或凝血因子,避免服用阿司匹林等影响凝血药物。
日常应注意保持宝宝饮食均衡,适当增加维生素C和维生素K含量丰富的食物如猕猴桃、菠菜等,有助于增强血管弹性。避免剧烈运动或头部剧烈晃动,洗澡水温不宜过高。若每周出血超过3次或单次出血量超过5毫升,建议尽早就诊耳鼻喉科完善鼻腔检查。冬季可睡前用红霉素软膏涂抹鼻腔前部预防干裂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