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反应主要表现为心悸、出汗、饥饿感、颤抖、头晕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意识模糊、昏迷。低血糖反应可能由降糖药物过量、胰岛素瘤、肝肾功能异常、长时间空腹、剧烈运动等原因引起。
1、心悸心悸是低血糖反应的常见表现,患者会感到心跳加快或不规则。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血糖水平快速下降时,交感神经系统被激活导致心率加快。轻度心悸可通过进食含糖食物缓解,若伴随胸痛或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
2、出汗低血糖时患者常出现冷汗,以额头、手心等部位明显。这是机体通过激活交感神经试图升高血糖的表现。出汗多与环境温度无关,进食糖果或葡萄糖后可逐渐缓解。反复发作需检查胰岛素分泌情况。
3、饥饿感突发强烈的饥饿感是低血糖的典型信号,可能伴随胃部不适。大脑对血糖变化敏感,当血糖低于正常水平时会触发饥饿反射。建议随身携带饼干、糖果等应急食品,但需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高糖食物。
4、颤抖手部颤抖常见于中度低血糖,因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导致肌肉震颤。症状多从手指开始,可能扩展至全身。轻微颤抖可通过饮用果汁改善,持续发作需监测血糖并调整降糖方案。
5、头晕大脑能量供应不足时会出现头晕或头昏,严重时可能晕厥。建议立即坐下或平卧,防止跌倒受伤。糖尿病患者出现反复头晕应检查夜间血糖,调整晚餐碳水化合物比例或睡前加餐。
预防低血糖反应需规律饮食,避免长时间空腹,运动前后监测血糖。糖尿病患者应遵医嘱调整药物剂量,随身携带葡萄糖片或糖果。出现意识障碍等严重症状时需立即就医,不可自行处理。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及胰岛素水平,排查器质性疾病可能。保持饮食中适量碳水化合物摄入,选择升糖指数适中的食物有助于稳定血糖。
儿童低血糖可能与遗传代谢异常、饮食不规律、胰岛素分泌过多等因素有关。
遗传代谢异常如糖原累积病、脂肪酸氧化障碍等疾病会导致葡萄糖生成不足或利用障碍。饮食不规律如长时间空腹、进食量不足会使血糖来源缺乏。胰岛素分泌过多常见于胰岛素瘤或糖尿病患儿胰岛素使用过量等情况,表现为饥饿感、出汗、颤抖等症状。遗传性疾病需通过基因检测确诊,饮食因素可通过调整进餐时间和食物种类改善,胰岛素相关情况需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建议家长定期监测儿童血糖,保证规律饮食,出现嗜睡、抽搐等严重症状时立即就医。